『營』在新春 健康好運一整年
陳開湧營養師撰稿
將近十天的春節假期開跑,透過營養角度讓民眾在享受春節假期中也能送給自己身體一份健康的新年禮物。過去國健署的調查中發現,台灣民眾過年後有近五成民眾體重增加,原因可能與過年期間親友聚餐多、飲食沒有控制、假期間活動量減少、年貨零食攝取以及年菜過於豐盛等因素有關;而體重的增加對於一般民眾則是影響健康重要危險因子,有慢性疾病民眾更是疾病控制的隱憂。
營養是近年來民眾重視的問題,不僅是在營養素或健康食品補充,更擴及到食品標示與食安議題,而營養更是最貼近於民眾日常生活,透過實際飲食控制、正確飲食觀念應用,營養在預防醫學與疾病控制上與整體醫療中扮演相當重要角色。
在新的一年開始如何讓我們為自己健康把關呢?請您跟著營養腳步一起『營』向平安幸福金雞年~
1. 年貨零食細心挑:
年貨大街帶來熱鬧過年氣氛,從年前開始到新春假期期間,市面裡充斥著許多不同應節食品;提醒民眾在年貨大街採買務必注意食品衛生安全與保存條件,特別在是散裝為主的市集;南北乾貨類在採買時以有包裝及營養標示為主,若沒有標示則透過多看多問多聞且記得以手觸摸等感官評估,對於顏色特別鮮豔或特別亮白的也要留心;另外散裝零食類例如:應景肉乾、魷魚絲等,仍以包裝販售且有相關標示為選擇要件,此類零食添加物與含鈉量相對較高,不適合大量食用。
2. 均衡年菜新鮮好:
現有社會不同於傳統農業生活肉類取得不易,在年節時才準備豐富大量肉類菜餚,且會將年菜留存到新春年間食用代表著年年有餘的風俗;雖然現在民眾家裡都有冰箱適當保存,仍建議民眾在準備年菜時以天然食材為主,均衡準備各類食材且適量,減少加工類與醃製類食材使用,避免反複加熱菜餚,一來營養素加熱過程破壞二者潛在食品衛生安全風險。
3. 元宵選食少負擔:
許多慢性疾病患者在年節間因飲食控制不當導致血壓、血糖、血脂等異常尚未回穩,即迎接第一個傳統節慶「元宵節」到來,建議民眾在準備元宵圓時除適當減少調味用糖、鹽量外,鹹湯圓可加入當季蔬菜、甜湯圓加入全榖類(薏仁、大豆、蓮子等)都能讓健康加分;提醒需體重或血糖控制民眾在元宵或湯圓選食時,務必記得與正餐主食替換,避免攝取過多醣類,特別包餡湯圓熱量更是不容小覷,常見市售四顆包餡湯圓即等同一碗200公克乾飯的熱量。
4. 飲食控制沒煩惱:
年節期間歡慶團圓,親朋好友聚餐多,若無特別注意飲食攝取對於體重將是新春後的負擔,在年節飲食上仍須注意均衡飲食,若遇到聚餐餐會可透過下一餐選擇較為清淡及增加蔬菜補充與水果攝取,均衡營養素攝取。相對有攝食應節零嘴民眾也應注意水分與膳食纖維補充,透過分享分食減少空熱量食物攝取。而年節送禮常見堅果類也是高熱量食物,掌握每日一小把或一湯匙量避免導致熱量過多;也提醒有慢性疾病及痛風民眾對於酒類攝取應特別控制,除應避免或小酌外也不忘多補充水分,減少急性併發症而影響假期行程。
5. 熱量消耗不能少:
熱量攝入若沒有透過活動力消耗很快將成為脂肪囤積在體內,提醒民眾除了享受新春團圓外,不妨增加戶外「走春」踏青活動增加熱量消耗,也能共享闔家出遊樂趣。
參考資料
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542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