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素貧血不用怕,營養師教您怎麼吃!!
李詠妍營養師撰寫 楊盈芝營養師撰稿
您最近常有頭暈(痛)、耳鳴、容易疲倦或嗜睡等症狀嗎?還是運動或工作時有上氣不接下氣(呼吸急促)的情形發生?如果有以上症狀,建議您做個身體檢查,檢視自己是否已經貧血了!!
一般貧血可分為營養性貧血與遺傳或代謝性貧血,常見造成貧血的原因有:
˙血液流失過多:如胃腸手術過後等。
˙鐵質吸收減少:如攝取影響鐵質吸收的物質:咖啡、茶、高單位的鈣、銅、鋅補充劑。
˙需求量增加:如青少年或孕婦。
˙因遺傳或疾病所引起:如地中海型貧血或鐮刀型貧血患者、胃部痼疾者、肝腎功能不佳者、做過化療或放療的癌症患者、自體免疫患者。
˙其他原因: 如長期素食者(特別是純素)、酗酒者或老年人。
營養性貧血是因營養素缺乏引起的貧血,如:鐵、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B6、蛋白質......等營養素。當中又以鐵質、維生素B12及葉酸的缺乏而引起的貧血最常見。鐵質缺乏的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12缺乏的貧血稱為惡性貧血,而巨球性貧血則是缺乏葉酸所引起的。由於高吸收利用率的鐵質及維生素B12的食物來源大多存在於動物性食材中,因此長期茹素者較容易出現營養性貧血。
依衛生福利部所制訂的第七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建議,成人鐵質攝取量依性別不同,分別建議為男性:10毫克/天;女:15毫克/天;維生素B12的建議攝取量:2.4微克/天;葉酸的建議攝取量:400微克/天。因此針對長期茹素者列出以下的素食食材,建議增加攝取頻率,確保營養素的攝取足夠,避免發生營養性貧血:(每100公克依含量由高至低排序)
另外提醒,患有地中海型貧血或鐮刀型貧血者,因急性期需輸血治療,加上紅血球細胞膜脆弱,所以容易導致破裂溶血,而溶血後的鐵質會沉積在體內器官(如肝臟、胰臟),因此在飲食建議方面,可能需採低鐵飲食,並搭配高蛋白食物(如黃豆製品或蛋等),也可增加蔬果攝取量,以提高維生素A、C、E等抗氧化劑,避免高血鐵濃度的氧化壓力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參考資料:
魏明敏(2016) ‧水溶性維生素‧載於徐成金(總校閱),營養學 四版( 5-33~40頁) 。台中:華格那。
黃惠煐(2016) ‧微量礦物質‧載於徐成金(總校閱),營養學 四版( 8-5~16頁) ‧台中:華格那。
劉明宜(2015) ‧免疫及貧血‧載於胡淑惠(總校閱),疾病營養學 一版( 12-348~358頁) ‧台北:華杏。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5)-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