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親關懷擴及環保菩薩 台中慈院團隊走入環保站
簡守信院長每月「法親關懷」行程焦點轉往環保志工5月9日來到潭子環保教育園區,醫師用心檢視身體病痛,護理師細心填寫紀錄,再交由人文室安排回診。簡院長建議志工菩薩做環保前先熱身,用簡易的「環保站健康操」,累積健康的肌肉跟筋骨,他期許未來建立健康基礎數據資料庫,讓台中慈院好好守護他們的健康。

綿密的梅雨暫歇,簡守信院長門診後隨即展開「法親關懷」,人文組同仁王玉仙,利用短暫車程時間,簡報關懷法親的身體狀況。王玉仙師姊表示,參與社區協調互動過程發現,年長環保志工的毅力與精神讓人敬佩,雖然身體有病痛,還是堅持每天做環保。他說:「環保志工為地球健康把關,志工們的健康交給台中慈院來守護」。
環保站裡的志工菩薩,動輒都是六、七十歲以上長輩,低於這個年齡層的人在潭子環保教育園區都算是「年輕人」了。王綢已經高齡83歲依然精神奕奕,每天清晨同步與精舍共修早課,聆聽上人開示,通往環保站的道路,王綢已經走了十餘年,每天環保站的大門總是由他親手開啟。他在環保站找到心靈寄託與歡喜心,但雙腳和腰部麻痛,卻讓他煩惱,一發作就得去診所打針、吃藥。簡院長問診與按壓後,初步判斷可能是腰部神經受到壓迫,建議回醫院檢查神經壓迫程度再作後續處理。


獨居的吳寶嬌已經71歲,先生安置在機構、孩子在外地工作,居家只有寂寞相伴。他因身形腫大,走路時常搖晃,行動略顯吃力,加上聽力退化,溝通也有些困難,但每天依然堅持到環保站報到。吳寶嬌表示因為有尿失禁狀況,長年使用尿片,更嚴重影響睡眠;簡院長安排她回診泌尿科,看看是否能夠解決失禁問題。在環保站關懷的五位老菩薩,大部分症狀多是筋骨、神經痠痛麻,簡守信院長建議,大家做環保前先做健身操,養足肌力與筋骨,他計畫邀請復健科設計一套簡單健身操,讓志工菩薩累積健康資本。


慈濟醫療從義診、往診、關懷開始,簡院長堅持每月「法親關懷」已近十年,法親關懷除醫師問診,人文組同仁辛苦觀前顧後與同行的護理師更是重要角色。謝佩芬在恢復室擔任護理師,鮮少有機會能跟團隊往診,他表示:四月底才剛做完腹部手術,身分轉換讓自己更能體會病人身體的痛苦。這次關懷,護理工作較少,但從旁協助紀錄醫囑,也是一種付出,謝佩芬體會老菩薩是以「做環保來轉移身體不舒服的注意力」,深深受到感動。


環保菩薩用雙手護地球,台中慈院以關懷守護環保志工。「法親關懷」行動,醫護團隊帶來專業醫療也帶來溫暖與陪伴,讓年長志工在付出的同時,也能被看見與照顧。簡院長表示,期許未來建立一個環保菩薩健康指標資料庫,串聯醫療與社區力量,守護每位默默奉獻的菩薩,讓健康成為每一份善行的堅實後盾。
(文、圖/江柏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