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第二梯四合一尋根 在茶香中遇見醫療溫度
今年三月,第一梯次的印尼四合一志工尋根之旅來到台中慈濟醫院,在茶香與故事交織的氛圍中,深刻體會到醫療的人文溫度。回國後,滿滿的感動在心頭迴盪。延續這份感動,第二梯次於四月成行,廿二日再次踏入台中慈院。印尼合心王惠嬌師姊表示,希望這些溫度不僅被記住,更能被帶回印尼,深耕在地。

一行人抵達台中慈濟醫院時,陽光正好。人文組同仁早已在院區等候,帶領大家漫步於生態池畔。陽光灑落水面,波光粼粼,池中錦鯉悠游、樹影搖曳。大夥兒走到一棵果實纍纍的桃子樹下,學員驚喜地撿起地上掉落的新鮮桃子,滿臉歡喜。台中慈院在守護健康之餘,也用心善待這片孕育生命的土地,實踐「醫療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巡禮結束後,大隊人馬進入大愛講堂。尚未入座,淡淡的小葉紅茶與烏龍茶香瀰漫已撲鼻而來,每桌安排一位茶人為學員奉茶。人文接待組程淑鑠師姊表示,藉由茶道、花道與手語的融合,展現慈濟人文特色,透過美感營造空間氛圍,使整場活動更顯溫馨圓滿。在印尼慈濟大愛學校教茶道的吳秀慧師姊說,人文接待組師姊的用心安排,讓他彷彿回到家般溫暖。


活動的感動,不只來自空間氛圍,更來自每位分享者傾心的故事。靜淇師姊娓娓道來自己從青春年華步入白髮蒼蒼的歷程,歷經歲月磨練,體悟到唯有將佛法內化於生命,智慧才能不縮水。他也勉勵大家「心清如虛空」,以開闊胸懷包容萬事。這番話深深觸動了學員鄭郁陵師姊,身為和氣組長的他,面對和氣擴編的壓力時,常覺得快撐不住。靜淇師姊的分享讓他豁然開朗:「只有心門打開,包容才會進來,我才有力量去照顧每一個人。」


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分享自己廿多年投入肝臟移植的歷程,帶著團隊為膽道閉鎖的兒童開創生機,完成無數活體肝臟移植案例,甚至挑戰血型不合的移植。他細數病童從重症恢復至正常生活,甚至成為護理師的故事,展現醫療的希望與感動。他也提到父子間的肝臟捐贈故事,如何克服重重醫療困難,成就一場生命的延續。在印尼承擔醫療志工的李蕙蘭師姊聽後深受感動,認為鄭主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態度,讓他深刻體會到醫療的責任與使命。


疼痛治療科主任唐宗詠則為大家深入淺出介紹疼痛醫學的專業領域。他解析人體痛覺產生的過程,並介紹多種先進治療方法,如神經阻斷與影像導引技術。他曾為一位即將出國的病人解除三叉神經痛,讓對方得以帶著無痛的笑容開啟旅程。學員黃世莉師姊深受感動地說:「原來治療不只靠藥,更靠醫師的心。台中慈院的醫師,像家人一樣親切又真誠。」


當簡守信院長現身大愛講堂時,引來一陣驚喜,許多學員首次近距離接觸簡院長,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簡院長以實際案例分享醫院實踐醫療人文的點滴。一位曾在台中慈院接受心臟手術的病人,術後留下溫暖的回憶,後來主動回到醫院拍攝院區場景,以「醫院的舒適感」為主題參加攝影比賽。病人從醫護關懷、建築氛圍到志工陪伴中,深刻感受到「被擁抱」的力量。


學員童彩虹師姊曾在印尼見過簡院長,但從未如此近距離感受他「醫者之外的溫度」。最令他感動的,是院長往診時親自為病人換藥,即便面對惡臭也不退縮。學員黃佩芳師姊在課程後特地與簡院長合影,他說,院長讓他重新認識醫者的模樣,「知道院長也喜愛音樂、藝術,我感覺特別親切,心靈的距離一下就拉近了。」
這趟尋根之旅,不僅是走訪醫院的行程,更是一段走進人心的旅程。印尼與臺灣雖遠隔萬里,卻因慈濟而連成一線,緊緊相繫。


(文、圖/卓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