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健康觸角廣及院內院外 人醫慈院攜手照顧環保志工
臺中慈院這個周六特別熱鬧!除進出口公會來院參訪外,還有針對環保志工進行的健檢活動,分別在新田與潭子站進行二階報告與闖關檢測,社區健康中心為他們量身訂做最迫切的項目,平日守護大地的環保志工們今天在最熟悉的「地盤」,輕鬆看健康兼聊天,換醫療團隊替他們身體健康把關。
進出口公會來院參訪已經是第二次,而且距離上回來院也有一年,故人來訪還是因為簡守信院長的魅力,讓人難忘。簡院長演講依舊妙語如珠,更結合食用油風波,告訴進出口公會會員不要恐慌,因為真要吃到會出問題,量一定很大,也藉此告訴大家「吃的影響」很大。
簡院長從醫學內涵理解八分飽的概念,他說,真要吃到開刀治療只是幫忙而已,保持健康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要控制自己的嘴。院長在醫院推廣健康概念,另有一群同仁則是走進社區直接做檢查。
「這是潭子環保站第一次辦健檢活動,也是首次專門針對環保志工辦的健檢,近百位志工在平日熟悉的地方,難得有機會坐著聊聊天,大家說說笑笑,有伴一點都不覺得等候之苦。」潭子和氣組長游碧霞師姊這麼說。
在人醫會大力支持下,臺中慈院社區健康中心十月起在新田與潭子環保站,各辦理一場以環保志工為對象的健檢,臺中慈院八位醫師及人醫會多位醫護人員參與九日潭子場健檢,共近百人受檢。
社區健康中心高專賴怡伶說,這項活動事前準備時間長達一個月,同仁們先以問卷了解志工們最迫切需要的健檢項目,提供客製化健檢內容,期待透過新田與潭子的實驗計畫,擬定包括:腹部超音波與體適能、肺功能檢查等項目,為明年的十個場次預做可行性準備。
賴怡伶從問卷結果與觀察中發現,環保站志工平均65歲,共通點都是從事環保工作時坐太久,對脊椎與關節健康可能很不好,所以要透過健檢方式瞭解環保志工的健康狀態及可能的需求,未來可更知道如何聚焦照顧環保志工的健康。
賴高專期待,結合醫療的環保站成為「環保健康促進站」,減少醫療資源的耗用。環保志工不只是埋首做環保,在彼此的互動中,傳承各自智慧,將草根菩薩經營得更有人味,對大地有更多幫助外,身體上的健康也可透過環保站這個平台獲得更多健康促進的知識、技能與技巧。
例如,如何用正確姿勢搬運環保物品避免腰痠背痛、每次環保志工報到時就協助量血壓養成自我觀測習慣,或是每隔卅到四十分鐘就播放運動操音樂,提醒志工們該動一動了。未來志工們除了護大地之外,也因為自己願意實踐健康促進,而讓自己身心靈都更健康,我們的健保多一些機會得以永續經營,真正做到「醫療環保、環保醫療」!
臺中慈院出動四十位同仁協助活動,志工報到領表後,逐一進行抽血、留置尿液、餐點補給站,接著建立基本資料,量完身高、體重與腰臀圍。核子醫學科陳慶元主任、神經外科林英超醫師與疼痛科陳聰榮醫師協助做理學檢查。胸腔內科劉建明醫師、肝膽腸胃科廖光福主任分別負責肺功能與腹部超音波。中醫部李怡慧、林怡芬醫師則提供診療與建議。
社區健康中心同仁廖冠賀與肺功能室柯慧貞協助操作肺功能機器,為了讓受檢志工學會正確吹氣,兩人使盡渾身解數,一下叫受測者捏鼻子,一下讓小志工拿著風車示範用力方式。腹部超音波圍簾外排著長長人龍,好在大家都熟識,坐著談天說地氣氛和樂。另有失智症與心情溫度計的問卷檢測,蔡瑞峰醫師做身心科報告解釋,人醫會張德玉醫師則解釋失智症檢測報告。
社工師吳宛育趁機做安寧療護宣導,社區健康中心安排體適能柔軟度測試,另有六分鐘快走與膝關節問卷。為了讓空腹抽血的環保志工果腹,香積組在健檢進行過程中忙個不停,除了起個大早煮粥,另備紅棗茶與木耳漿養生茶給大家止渴,接著又要煮午餐,真是十分幸福。
游碧霞說,有些環保站志工,本來身體欠安,加入環保志工行列後,愈來愈健康,但確實很多志工太過認真,一坐下來動手做環保就是一早上,忘了休息一下,很多人中間頂多起來一次,也根本不喝水。為了大家的健康著想,未來也要適時帶動,每個小時站起來動一動、看看遠方,或是喝個水,以免救了地球反而疏忽自己的健康。
位於臺中慈院後方的新田環保站,九日公佈十月十二日篩檢二階報告結果,慈院的吳昆錫醫師、人醫會總召紀邦杰醫師率陳文德醫師、周世模醫師及蔣舒靜護理師等成員共襄盛舉,近八十位受檢志工都沒有發現重大的健康問題,三位醫師解釋檢查結果,並仔細回答菩薩們生活中對健康的疑問,吳醫師說,解答完師兄姊的疑慮,看見他們安心的笑容,實在很滿足!
(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