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全聯會長期照護訓練 三天知識分享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十月卅日至十一月一日於臺中慈院國際會議廳,舉辦「102年度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共同課程訓練營」,這是今年全國第三場Level 1課程,花蓮、玉里、關山慈院同步視訊連線上課,四個場地總計約五百位學員,其中,臺中慈院共六十位同仁參與課程。授課講師都是國內長照領域專家,帶來政府長照政策訊息、社會資源、照護管理、角色溝通與協調等知識,也安排跨專業領域個案討論會,創造學員團隊討論機會,指引照護方針,學員反應課程豐富又實用。
「學『長照』這麼久,我媽媽是最大受益人。」義大醫院護理部部長紀淑靜身為臺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超過卅年長照資歷的他語重心長地與近五百位學員分享八旬老母親中風復健經驗,原來住院醫院提供完善的團隊照護資料、營養狀況、注意事項,給機構專業照護人員參考,「本來我跟媽媽相約住一個月就好,沒想到媽媽兩個星期就能自行走路回家,不到半年可以騎機車,生活自理,如今三年過去,每逢佳節我又能吃到媽媽煮的好味道。」
臺灣人口結構高齡化,經建會推估民國114年將達到超高齡社會,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人口廿年內會倍數成長,面對人口嚴峻的變動趨勢,紀淑靜部長以母親成功復健的例子,期盼醫院不只在病人急性期提供妥善照護,更要加強出院準備服務整合完善照護資訊,如此一來,病人返家或是轉往長期照護機構,才有機會擁有好的生活品質,更能避免重複評估,浪費醫療資源。
紀淑靜部長的分享,點出醫院與長期照護機構未來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在幾位長照專家帶動下,積極辦理「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共同課程訓練營」,包括適合各職類進修的Level 1通識課程,以及分工專業的Level 2 、Level 3課程。護理全聯會工作人員林佩宇護理師指出,紀部長考量慈濟醫療志業在臺灣醫療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特地安排102年度第三場Level 1課程與慈濟醫院合作,最後選擇能夠容納五百人的臺中慈院國際會議廳做為實體課程會場,花蓮、關山、玉里慈院同步視訊連線上課。
莊淑婷副院長代表歡迎,並感恩全聯會提供同仁就近學習機會,為明年啟用的護理之家注入一股暖流。臺中慈院包括家醫科醫師、護理師、藥師、復健師、社工師、營養師、居家護理個管師、照服員(護佐)等職務共六十位同仁參與課程。護理部出動一位督導、七位護理長、三位護理同仁承擔工作人員,從拿主持棒、副控室操作、接待講師、場控、用餐指引、機動服務都有白衣身影穿梭;總務室協助用餐區座位;資訊室同仁因應花蓮慈院的需求臨機應變,搭配其他會議室的視訊、麥克風設備架設在國議廳,幫助東部學員不只清楚聽到講師說話聲,還能看到身影,擁有擬真上課品質。
十月卅日到十一月一日三個整天的訓練課程包括:紀淑靜部長介紹「長期照護發展、理論與倫理」、「長期照護需求及情境」;嘉義縣衛生局副局長蔡淑真分享「長期照護政策與法規」;奇美永康居家護理所護理長高金盆談「照護管理」、「溝通與協調」、「評估工具」;實踐大學社工系講師周麗華整理「長期照護資源與應用」;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副教授林秋芬簡介「跨專業角色概念」、「長期照護之性別觀點」。最後一天下午則安排兩場跨專業領域個案討論會,由紀部長擔任座長主持,屏東縣政府長期照護管理中心陳怡柔社工師報告臨床個案,成大醫院老人科主任張家銘、中山大學物理治療系主任王靜怡教授、吳鴻年藥師參與討論,討論會同時開放現場學員分享意見,臺上臺下熱烈互動。
「與其教伯伯怎麼吃,不如陪他去吃,同時發現他的飲食習慣,更能『對症』提供營養衛教。」臺中慈院營養師楊忠偉在討論會上,回饋個案照護面臨瓶頸,如此貼心建議,獲得許多學員認同。亞急性呼吸照護中心護理長王佳玲也說,不只生理照護,幫助病人過有品質的生活,才是長照目的,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團隊通力合作。家醫科蔡恩霖醫師認為,目前臺中慈院心蓮病房、身心科病房、癌症個案等都是採跨團隊專業討論,他有信心這樣的合作模式未來有助於臺中慈院護理之家發展。
「我們不能只思考自己想給病人什麼,而是要去看病人真正需要什麼,萬一他不需要呢?」陳玫舒、張庭蓉兩位年輕藥師,異口同聲對於課程講師分享這段話印象深刻,他們表示,這提醒未來參與往診、病人用藥衛教要多站在病人角度設想。民營居家護理所負責人林廣盛表示,課程點出許多社會資源、長照趨勢、評估方法,甚至強調團隊合作、互相尊重專業的重要性,為病人,也為長期照護工作人員點了盞明燈。
(文、圖/梁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