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復、社服、慈青攜手 引領慢飛天使體驗大自然
臺中慈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九個發展遲緩孩子的家庭,十八日參加為早期療育兒童家庭舉辦親子活動,家長與慢飛天使在慈青精心安排的野外活動中,展現最美的笑容。
臺中慈院連續幾年都舉辦親子活動,今年特地選在後山舉辦「露營體驗」,結合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2015年中彰區幹部訓練營」,提供醫院的早療孩子最「療癒」的內容。活動從上午八點到十一點半,五十位慈青同學早早穿上原住民服飾,以熱情的原住民舞蹈,迎接小朋友與家長。
接受早療的孩子以發展遲緩為主要對象,包括:自閉、過動及語言等障礙與腦傷的孩子,慈青同學分組跟孩子互動,發現破冰並不容易,孩子們面對拿著氣球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反應很不同,有的願意玩接球,但多數不是黏著家長怎麼都不放手,就是直接大哭,甚至完全沒表情。
優秀的慈青哥哥姊姊沒被擊倒,破冰團康拉起又大又直的布條,光是所有人排排站讓氣球在布上跳躍,就逗笑孩子了,一下子從布下面跑過,一下子又從布上面爬過,原本緊緊抓著家長的孩子,也玩得不亦樂乎。
接著是親子活動時間,慈青特地布置露營帳棚,除了野餐茶點區提供小點心外,還有野炊的現煎南瓜餅,現場充滿幸福的味道。「走繩」訓練孩子平衡感,增進他們的信心、勇氣與耐心。「小小農夫田園樂」則由總務室提供五百顆菜苗包括:芥菜、芹菜、包心白菜等,讓家長帶著孩子一同種下。「吊索」活動讓幾位行動不便的腦麻孩子體驗到秋日的涼風,在林間樹梢灑下的微光中,他們的笑融化了每個人的心。
五歲陳小弟,出生時發現少見的疾病造成嚴重腦傷,媽媽切身的經驗是,外界常用特殊眼光去看腦傷的孩子,讓家長心理很受傷,所以只要有團體願意為孩子舉辦活動,他們都樂意參加,「大家都一樣,就沒有什麼了」。看到孩子攀掛上樹梢的笑容,媽媽直說,「好像小猴子,好可愛。」
三歲高小弟,是家中三兄弟裡的老么,出生時缺氧導致腦傷,爸爸很開心能帶著孩子體驗少見的農村活動。媽媽則說,三個孩子平常分開玩,這項活動讓他們可以得到一樣的快樂,感覺特別欣慰。
難得走向大自然,設計這麼棒的活動內容,多虧慈青的用心與懿德爸媽的全程陪伴。復健科兒復治療師全體動員參與,蔡森蔚主任說,有些極重度的孩子,受限環境人力因素,家長不會帶出來參與這類活動,這次陪伴的人手多達七、八十人,早療的孩子跟他們的兄弟姐妹在慈青志工的陪伴下,可以放心盡情探索,治療師跟家長聊聊天,讓他們能輕鬆喘息,也從中瞭解兒復中心的早期療育能提供很多協助。
(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