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院愛心滿溢 惜福市集助花蓮震災
「嗶~嗶~」四月三日清晨七時五十八分,手機傳來急促地震警報聲,隨後的大地震動,讓花蓮美麗的山川景色,彷佛蒙上哀愁的面紗。路斷、山崩、房屋倒塌,災情令人心碎。慈濟人心靈故鄉的靜思精舍就位在震央花蓮,台中慈院與中區慈濟人心繫花蓮,人卻遠在西端,大家都想著能做些什麼?正如簡守信院長所言:「災難時刻,更要將愛凝聚在一起!」台中慈濟醫院四月十八日舉辦一場愛心惜福市集,用實際行動募心募愛挹注花蓮震災鄉親。

十八日清晨七時許,陰幽的天氣掩蓋不住志工的熱情,載滿各式食物和物資的車輛停在慈院大門卸貨。大愛共善愛心惜福市集由台中慈院主辦,邀請醫院同仁、懿德家族與中區榮董團隊護持籌備,廿七個攤位讓大廳出現許久未見的熱鬧,眾人辛勤奔忙就為了匯集眾人善念,援助花蓮震災鄉親。
不到八時,許多攤位尚未就序,早到的熱情同仁與師兄姊就已先開張。西屯區卓玉春師姊與同修夫婦倆經營素食餐廳多年退休,帶來自製黃金泡菜、白玉蘿蔔、紅豆鹼粽等美食,還未全擺上攤就已有加護病房同仁來購買要給單位同仁享用;泌尿科檢查室技術員譚育芳趁上班前來挑選實用物品,順道備齊當日三餐。志工一邊忙著備貨,一邊熱情介紹展品,市集氛圍逐漸熱鬧起來。


隨著主持人靜淇師姊的呼喚,眾人目光聚集到中央臺前。簡守信院長、中區合心志工陳彩招師姊、中區榮董召集人紀邦杰,代表醫院職工、志工、榮董團隊,共同敲鐘揭開序幕,展現醫院社區一家親的凝聚力。簡守信院長表示,災民重建之路漫長,需要更多人的力量;尤其災難時刻,更要將愛凝聚在一起,期盼大家將愛心化為行動,讓災民早日走出困境。


◎愛的力量,善的循環
愛心力量源源不斷地湧現。台中慈院提供場地讓「藝點亮身障培訓中心」學員做常設展,畫作都是脊髓損傷傷友以攣縮的手扣住畫筆,或以口含筆辛苦創作。一位鍾姓傷友捐出自己畫作《永恆的愛》,由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認購。蔡主任表示,惜福捐與受不僅可以肯定脊損傷友的正向生命力,還能幫助花蓮災民。蔡主任也捐出夫人項鍊,讓愛心得以持續不息。
心蓮病房安寧共照護理師林惠涓的父親從事餅乾事業卅年,感念生病期間受台中慈院醫療團隊照護,趁著惜福會,發心捐出卅箱古早味餅乾為表達對醫院的感恩。林惠涓在心蓮病房攤位前奮力招呼,希望父親的善念能啟發更多人的愛心,也為花蓮災民盡一份心。


◎物命活用,惜福造福
西屯區志工精心準備色彩繽紛、印有可愛圖案的清潔布,吸引眾人駐足挑選。林儼師姊說,清潔布原料來自一家浴巾工廠剩下的布料,透過東大園區巧藝志工巧手再造而成,可以洗碗、洗水果,而長條型清潔布更可以洗澡刷背。巧藝志工秉持「惜福再利用」的理念,再製清潔布已將近十年,透過愛心市集能讓更多人看見慈濟的環保理念。
大廳入口旁,地上擺滿的衣服與包包吸引熱烈搶購潮,豐原區志工不停拆箱補貨。全新的衣物、包包,都是成衣廠商贊助。豐原區吳靜怡師姊表示,環保志工長期與成衣廠商配合收取塑膠袋,提倡愛地球的環保觀念,深受廠商認同,因此用行動護持愛心市集。去年底才到職的神經醫學中心醫務助理曹子晴來挑選衣服給孩子,看到可愛的服裝苦惱著每件都想買,他說能在台中慈院工作很幸福,不僅能買喜歡的東西還能奉獻愛心。


◎純淨天然,回歸本源
「歡迎品嚐手工麵包!」研究部同仁熱情地招呼,手工麵包的濃郁香氣彌漫市集,讓人垂涎欲滴。近來,臺灣食安問題頻傳,天然、健康的食物成為大家飲食首選。研究部同仁林佳霓為了家人健康,不斷嘗試以天然原料製作麵包和饅頭,最後成功研發出「義式乳酪軟法麵包」,不僅口感柔軟適中方便食用,而且低油低糖,符合現代人對飲食的偏好。他說,最初只是出於興趣和家人的需要,沒想到能在愛心市集發揮一己之力,義不容辭協助製作三百份募愛。
一頭白髮的潘枝美師姊在推車前推廣無農藥蔬菜,綠油油的高麗菜、新鮮現採的櫛瓜,都是他自己親手種植。八旬的潘師姊熱衷於農作,以網室種植無農藥蔬菜,他說年紀越大越要動,最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


不同攤位滿滿的故事,許多單位與懿德家族為了啟動更多愛心,一發布愛心惜福市集消息,就提前在社區動員募愛,甚至上網路推廣,才經過周休二日就匯集不少熱騰騰的愛心,許多街頭巷尾的鄉親,看到慈濟人動起來也都跟著把對花蓮的關心與支持化成實際行動,護持社區慈濟人。
愛心惜福市集不僅是物資交流,更是愛心與感恩的交流。志工、同仁以行動踐行大愛精神,將愛心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讓愛與關懷在災難中繼續發光發熱。愛是一種力量,連結無數善心人,讓這個世界充滿溫暖與希望。半日活動下來,換算金額約兩百五十萬,加上榮董團隊護持捐助惜福會,總計近三千五百萬元,將全數捐給慈濟基金會作為花蓮震災基金。


(文/呂榮浩、陳彥儒、卓冠伶;圖/賴廷翰、呂榮浩、卓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