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醫院評鑑院外預評 委員肯定台中慈院表現
台中慈濟醫院不僅是一家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療院所,更是致力於培育優秀醫師與醫事人員的教學醫院。醫學教育的養成與傳承,是醫療永續發展的關鍵。台中慈院即將接受區域醫院與教學醫院同步評鑑,三月底甫完成區域醫院院外預評,四月十七日接續由教學部、研究部與各職類人員接受教學醫院院外預評,邀請三位外部評鑑委員蒞臨指導。各職類陪評人員做好充分準備,也獲得委員的高度肯定。
許權振副院長率領同仁歡迎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病理檢驗科技術主任施勇綸、高雄榮民總醫院護理部副主任伍麗珠、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組長廖清彬三位評鑑委員。三位專家來自不同醫事領域,具有豐富的評鑑經驗。其中施勇綸委員十年前曾以醫策會評鑑委員身份評鑑過台中慈院,這次受邀來預評,形容有「回娘家」的感覺。而教學部主任曾啟育在預評前就先向同仁信心喊話,也請委員們不吝指教,帶領台中慈院團隊順利通過正式評鑑。
此次院外預評是針對醫事教育,參與職類包括:藥事、醫事放射、醫事檢驗、護理、營養、呼吸治療、聽力、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臨床心理及語言治療。教學醫院評鑑條文一至六章高達上百條,同仁們的準備完全不馬虎。教學部甚至提前製作條文教戰手冊,讓各職類單位將平日實踐的工作,能依據條文更清楚呈現在書面審查資料。


三位評鑑委員上午停留502會議室,針對一至四章書面資料做條文的逐一審查。醫學、醫事教育的目的,不僅在醫學知識的傳授及臨床技術的訓練,也重視全人教育與照護品質,而現代醫學教育強調跨領域教學與學術交流,及優良師資培育制度與成果,這些都是評鑑委員審查的重點。
廖清彬委員肯定台中慈院書面資料的完整性與成果表現,但仍提出改進建議。他表示,過去四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國際學術活動改為線上,受訓人員若未回報給醫院,數據呈現就會有落差,建議教學部可再與各職類確認,確保數據的準確性;施勇綸委員對慈濟醫療體系相當瞭解,認為書面資料可更著墨於慈濟各家醫院的醫療整合與跨院交流,有慈濟醫療法人做為各慈濟醫院後盾,各種研究計畫也提供豐厚的補助,讓受訓人員能有更好的學習與發展,是慈濟醫院的優勢與亮點。伍麗珠委員則建議書面編排的一致性以利閱讀。


書面資料審查結束後,三位委員分頭到各職類實地訪查並聽取簡報,提供更細節的回饋。伍麗珠委員在營養科提出具體改進建議,包括加強食品安全如用火安全、環境安全等成果的呈現,是近期社會關注與評鑑審查的重點;施勇綸委員在影像醫學部聽取簡報後回饋,受訓學生反應台中慈院必須茹素,但這是慈濟醫院特有的文化,也是品德教育、人文教育的一環,建議可以納入教學成果以凸顯慈院特色。




一日的預評時間緊湊,各職類陪評人員回到502會議室聆聽總評。施勇綸委員讚許台中慈院對教學評鑑的用心,更肯定各職類人員求知若渴,對於教學熱忱十足。廖清彬委員提醒,自評表做為審查第一關,內容務必準確、排版清晰,口頭簡報則應把握有限時間,凸顯台中慈院的職類發展特色,不必再將自評表內容重覆贅述。伍麗珠委員則建議各職類的書面資料格式統一,並可相互觀摩簡報與口頭報告,教學相長。


台中慈院教學評鑑院外預評獲得評鑑委員的肯定與建議,展現醫院在教學品質與照護品質上的努力與成就。委員也提供寶貴的反饋與改善方向,有助於台中慈院未來的發展與提升。期許台中慈院在未來能繼續為培育優秀醫療人才、提升醫療品質、守護生命健康而努力,成為社會的典範與榜樣。
(文、圖/卓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