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後回精舍尋根 台中慈院溫馨座談動人心

0403地震造成花蓮災情,所有慈濟人期待的朝山的活動也都全部暫停。台中慈院同仁心繫上人,仍依照地震前與上人約定好的時間前往花蓮靜思精舍尋根,與上人溫馨座談。

◎團隊出坡體驗修剪紅球薑 成果豐碩
二十日用完早齊,靜思精舍德杭師父帶領參加精舍尋根醫護同仁前往協力工廠出坡,幫忙把剛採收的紅球薑地下莖去根。德玟師父早在工廠旁的坡道設好工作區,招呼大家擦好防蚊液、穿上塑膠圍裙、戴上手套,拿剪刀準備開始作業。德玟師父特別介紹工作時墊在腿上的紙板是從紙箱回收,塑膠圍裙是他們手工裁剪,不僅防水、防污,還可重複使用。簡守信院長看到塑膠圍裙設計特別又環保,打趣說泌尿科手術時可以考慮使用。
短短一小時出坡,眾人籃子裡裝滿豐碩成果,簡院長、許副院長及神經外科林英超主任前的籃子更是滿了出來。德玟師父稱讚說應該是外科醫師常做手術,所以幫紅球薑去根的速度特別快,成績特別好。

img
參加精舍尋根醫護同仁抵達協力工廠穿上塑膠圍裙準備上工。
img
簡院長稱讚塑膠圍裙設計特別又環保,打趣說泌尿科手術可以考慮使用。
img
簡院長、許副院長及神經外科林英超主任前的籃子很快就滿了出來。
img
短短一小時出坡,眾人籃子裡裝滿豐碩成果。

◎回顧尼國震災 院長謝醫護視病如親
醫護同仁短暫休息後來到上人會客室,與上人溫馨座談。座談前,簡守信院長與許權振副院長獻給上人用米篩盛裝同仁手做的牛角麵包與牛頭,象徵台中慈院同仁扛起米籮,學習大白牛精神勇往向前,承擔責任並膚慰眾生。
簡院長接著放映空拍夜景影片,展示台中慈院屋頂面向七十四號快速道路設置的「慈濟醫院」大字燈箱,簡院長期待燈箱設置後,能讓更多人不僅知道台中慈濟醫院的所在位置,也能更進一步的瞭解台中慈院的功能與所長。
簡院長表示,四月三日地震當天,臺中地區也有五級震度,他感恩上人幫台中慈院打造一座堅固盤石,當天完成七十九檯手術沒受到影響。回顧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簡院長到當地義診,醫療團隊在極艱困環境下克服萬難,用簡易噴霧罐裝生理食鹽水與優碘,環保且有效率處理傷口病人與換藥,減輕使用大量棉棒造成的環境負擔;就地取材把水電電鑽滅菌,幫骨折病人完成手術及時解除病人苦痛。
簡院長也感恩台中慈院護理同仁用心照顧病人,因母親前置胎盤大出血在他院難產的小女嬰,目前已經兩歲仍在治療,轉來慈院小兒加護病房,護理人員維持點滴與呼吸道順暢外,也親手為小女孩剪髮、剪指甲。簡院長說,用心與專業外,護理師把小女孩視如己出的照顧,令人動容。骨科蔣岳夆主任的病人手術後沒有再回診拆線,蔣主任親自到家探視病人,才知道病人住家環境導致下樓困難,而無法回診,蔣主任登門為病人拆線並護理傷口,讓病人術後即使無法出門仍能得到照顧。簡院長說,兩個例子顯示,醫療專業固然重要,但人文關懷更是台中慈院未來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img
簡院長與許副院長獻上同仁手做牛角麵包與牛頭,象徵台中慈院同仁扛起米籮,學習大白牛精神勇往向前,承擔責任並膚慰眾生。
img
簡院長回顧尼泊爾震災義診,並感恩台中慈院護理同仁用心照顧病人。
img
邱國樑醫秘接下主持棒,邀請醫師一一分享。

◎夫妻先後大病 團隊搶救春節再團圓
邱國樑醫秘接下主持棒,邀請醫師一一分享。胸腔內科主任沈煥庭分享外科加護病房一位呼吸衰竭的會診個案。女病人曾因肝癌而由當時在外院服務的鄭紹彬主任移植肝臟,但2022年肝癌復發,甚至在去年轉移至食道與其他部位。今年初因咳血、呼吸衰竭,來到急診。他形容救治這位病人就像走鋼索,因為左肺塌陷,血氧不足、血壓不穩定,又因肝癌轉移,凝血功能差,病況棘手。沈主任用支氣管鏡深入肺臟探查左肺塌陷原因,發現腫瘤已經堵塞支氣管,若夾取清除堵塞支氣管的腫瘤,又會造成出血。沈主任爭取時間,交互運用冷凍探頭與電燒,最終順利移除堵塞支氣管的腫瘤,塌陷的左肺舒展開來,移除氣管內管後也能順利呼吸,穩定血氧、血壓,終於在春節前可以回家過年。
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分享的個案,恰好是沈主任分享個案的丈夫。鄭主任形容兩夫妻是一對苦難夫妻,兩夫妻結婚三十多年,育有一女,但命運乖舛,太太苦於肝臟疾病,照顧太太多年的先生去年四月因上腹疼痛、皮膚變黃、茶色尿、灰白便等症狀來到鄭主任門診,被確診罹患胰臟頭部腫瘤。鄭主任表示,胰臟頭部腫瘤不僅刁鑽,也很考驗外科醫師技術。幸好手術一切順利,切除胰臟頭部腫瘤、十二指腸及部分空腸、膽囊與總膽管外,胰管、膽管、胃等系統也都重建。沒想到術後住院第十五天,鄭主任發現病人引流管引出液體有血絲,懷疑滲血,經影像醫學部劉家成主任檢查,確認是右肝動脈偽動脈瘤出血,劉家成主任巧手施力安全放置血管內支架,病人順利在三周後出院。
鄭主任也讚嘆沈主任,因為鄭主任的病人出院沒多久,他太太就咳血呼吸衰竭而入院,最後能順利回家過年圓滿心願,夫妻倆都相當感恩!鄭主任表示,沈醫師講得雲淡風清,事實上治療過程也遇到很多困難,也動用了好多位醫師合力搶救。醫院評鑑即將來臨,鄭主任表示,從台中慈院醫療團隊在這對夫妻投注的人力與心力,就能看出團隊是否真的以病人為中心。鄭主任覺得,除了病人的感謝,團隊合和互協,一定能符合評鑑條文,順利過關!

img
胸腔內科主任沈煥庭(左圖)與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右圖)先後分享團隊拯救一對苦難夫妻春節再團圓的溫馨故事。
img
胸腔內科主任沈煥庭(左圖)與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右圖)先後分享團隊拯救一對苦難夫妻春節再團圓的溫馨故事。

◎中西合療治顱腦 臨床與研究都傳承
西醫之外,中西醫整合治療也為台中慈院打出好口碑,尤其顱腦損傷領域有很好的成績。中醫部主任黃仲諄感恩 上人支持中西醫合療,中醫部在幾位前輩帶領與經營下,受到中醫界肯定。中醫部短短十多年發展,甚至已可看齊發展中醫三、四十年醫院的水平。
黃主任分享環保菩薩年初不慎跌倒,導致硬腦膜與蜘蛛膜下腔出血個案。當時病人來到慈院緊急手術打開頭蓋骨降壓。環保菩薩除右側肢體無力,記憶力也嚴重受損,連太太名字都叫不出來,卻心心念念要去做環保;雖不記得皈依師父的法號,卻記得皈依的是上人。台中慈院中西醫團隊合療,環保菩薩肢體活動已經沒問題,記憶力也逐步回復。上周回院裝回頭蓋骨也順利回到最喜歡的環保工作。另一位慈院同仁,農曆年後發生嚴重車禍,緊急手術取下頭蓋骨減壓,急性期過後,黃主任介入給予中藥與針灸,兩個月治療後,已經可以走路與人互動。同仁一直掛念要趕緊回到工作崗位,知道黃主任要回花蓮尋根,還託主任祝福上人法體安康。預計同仁兩個月後就可以恢復工作。
除臨床成果,中西醫合治顱腦損傷也已發表實證醫學研究。黃主任報告國際期刊已刊登的研究,顯示中醫介入治療顱腦損傷,的確能有效幫助病人恢復到生活自理。對中醫顱腦損傷未來發展,黃主任期待在華人有中醫師的地區,能傳承臨床經驗,整理資料出版書籍,嘉惠更多病人得到好的醫療照顧;至於非華人且沒有中醫資源地區,則可比照淨思本草飲方式,將中藥方製作成保健食品,幫助需要幫助的病人。

◎微創治脊椎 九旬高齡走得順活得好
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林英超分享的是眼眶腫瘤困難手術個案。林主任透過一個0.5公分開口,經過八小時奮鬥,終於成功完全摘除兩公分的間葉型軟骨肉瘤。他表示,間葉型軟骨肉瘤是一種惡性腫瘤,常見於20到30歲的年輕女性,治療以廣泛切除最有效。術後病人雖然有點眼瞼下垂,但經過眼科與中醫合治,眼瞼下垂問題也獲得改善。
林主任也提到臺灣已進入高齡化時程,手術的「高齡」定義也一直往上增加。過去脊椎手術遇到六、七十歲的病人都會提醒高齡手術的風險,沒想到五年前,手術「高齡」已經提高到八十多歲病人,更沒想到今年初,不約而同有三位九十多歲高齡病人來手術,完全打破大家對高齡的想像。三位高齡長輩來手術的原因都是想要好好走路,讓生活更好。
九十歲徐女士背部疼痛已經三年多,但都不敢手術,最近因為跌倒疼痛加劇,甚至產生腿部神經疼痛。林主任透過骨水泥灌注加上微創手術,現在已經可以走得很好。九十三歲吳女士已經疼痛兩年,做過三次神經阻斷術,狀況時好時壞,因為沒辦法久站、久走,保守治療都無法改善疼痛,林主任也是使用灌注骨水泥加微創的方法,疼痛改善,也能走得不錯。九十九歲雷先生原本可以用助行器行走三十分鐘,但今年二月來門診時只能坐輪椅。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脊椎骨退化得很嚴重,兩節骨頭已灌注過骨水泥。考慮到九十九歲高齡,林主任選擇最重要的地方精準打擊疼痛,手術完三周,病人已可透過助行器走十分鐘,也順利出院。
林主任表示老人脊椎手術的重點是術後加速康復,需要神經外科、骨科、復健科、麻醉科、營養科、心臟等內科與中醫跨團隊的合作才能達成。林主任以螢火蟲為例說明團隊合作的重要。他說,螢火蟲身體發光主要是要吸引異性交配繁衍後代,如果只有一隻螢火蟲發光,吸引異性效果只有百分之三;倘若有一群螢火蟲一起發光,吸引異性效果可以到達百分之八十二,繁衍後代的成果會更好。林主任分享「共好與同贏」的讀書心得:幫別人找到光芒,彼此都會發光發亮,期待與團隊共勉,彼此幫對方找到光芒,讓團隊發光發熱,共同幫助更多的病人,克服更大的挑戰。

img
中醫部主任黃仲諄分享中西醫合療治顱損,期待未來能夠傳承造福更多病人。
img
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林英超分享微創脊椎手術幫助高齡長輩走得順、活得好。

◎關節疼痛追病根 抽出積液手腳輕鬆
復健部蔡森蔚主任分享六十九歲女病人搬東西時突然感覺右肩發出「啪」一聲,瞬間整隻右手舉不起來的個案。病人當時以為只是單純扭傷,只買痠痛藥膏擦,沒想到痛到第三天無法忍受,來門診求醫。蔡主任表示,關節疼痛通常都是關節周邊韌帶問題,超音波檢查發現,女病人右肩關節韌帶撕裂傷,導致右肩關節積液。蔡主任說處理方式很簡單,只要抽出積液,病人關節就能鬆開,手就可以舉起來,配合其他方式治療韌帶撕裂傷,就可以完全康復。
另一位住三義的65歲病人,左肩關節疼痛合併右膝關節腫脹疼痛,手痛到舉不起來,在外院檢查說要立刻開刀受到驚嚇,改到三義慈濟中醫院復健科門診。蔡主任透過注射治療,病人肩關節不舒服症狀明顯改善,但右膝關節疼痛不單純,懷疑是過去受傷造成,建議轉到台中慈院進一步檢查。而後,超音波掃描病人右膝病灶,顯現出兩層影像,蔡主任說明,影像上層是油,下層是血,應是之前骨頭有受傷斷裂造成的,以超音波影像導引抽出沈積黑色血水,病人關節腫脹疼痛感明顯消失,後續回診病人說關節慢慢不痛,越來越好了。

◎護理之家十周年 越籍照服員成新芽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已成立十年,李玉茹主任分享越籍新芽的故事。他回首十年前莊淑婷副院長親自到越南訓練中心,指導即將來臺的越籍照服員照護長輩技巧,至今越籍照服員一直是護理之家最好的幫手,多位越籍照服員跟著護理之家一起成長茁壯。其中阮氏水來臺九年,當年為照顧家庭,放下先生與一歲多孩子來臺打拼。
阮氏水剛到臺灣,會想家、想孩子,甚至以淚洗面。現在他在慈濟工作環境耳濡目染下,不僅在工作場域發揮良能,也成為手心向下的人。2023年土耳其發生強震,災情慘重,阮氏水帶著存下來的兩萬元現金等在李玉茹主任辦公室外,想請主任幫忙捐款。李玉茹直接帶他到社服室,親手寫下捐款單。三年前開始茹素的阮氏水,今年加入委員培訓行列,未來將成為慈濟委員成為另一股助人的力量。

img
復健部主任蔡森蔚分享關節疼痛病人抽取積液恢復個案。
img
護理部主任李玉茹分享越籍照服員來護理之家工作並成為慈濟新芽溫馨故事。

◎先進儀器矯正脊椎側彎 病人長高了
微創脊椎關節中心主任張建鈞分享脊椎嚴重側彎個案,七十二歲病人長期不想手術越來越嚴重。張主任採用微創脊椎側彎矯正手術,不僅矯正病人脊椎側彎,連駝背也矯正,整個人長高五公分。病人很開心也轉介其他脊椎側彎病人來找張主任治療。張主任表示,脊椎側彎矯正很困難,必須確定每根鋼釘都在正確位置,而且沒有其他併發症,對醫師來說是高難度手術。還好,臺中慈院有先進導航儀器設備,讓所有鋼釘都能在最好位置,還有微創手術器械輔助,用小傷口就能進行手術,不僅病人恢復期短,手術結果也相當滿意。
另一群曾做過脊椎手術但術後持續疼痛的病人,也是張主任關注的對象。八十一歲男病人在外院做過四次脊椎手術,還是持續疼痛,病人過去還有結核菌感染病史,他院治療期間雖已清除結核菌並裝上金屬支架,但依然疼痛無法站立。張主任認為原本手術部位應該還是有感染,改由腹部進入手術,清除原有金屬植入物,再用捐贈的骨頭重建被破壞的脊椎骨並重新翻修。張主任進一步確認病人的結核菌是鳥糞結核桿菌,對症下藥後,逐漸恢復健康不再感染。

◎五小時微創搶命 八旬翁抱曾孫滿願
一般外科余政展主任最後分享圓滿老爺爺心願的故事。三年前,八十五歲老爺爺到余主任門診,他五十年前曾做過次全胃切除,後來膽管結石又開過一次刀。這回因為餘胃又長出癌症,膽管又有結石,問過臺北、臺中幾間大醫院都認為老爺爺年紀大,處理嚴重沾黏要切除全胃,同時得清除膽管結石,比較適合傳統剖腹手術。
家屬擔心剖腹大手術,會傷害老爺爺,後來找到余主任希望用微創手術解決問題。余主任問診時跟老爺爺與家屬說明手術的困難與風險,老爺爺告訴余主任只剩想要抱曾孫一個心願,所以他拼命也想要做手術。余主任花了五個多小時,用微創方式幫老爺爺完成全胃切除與膽囊結石清除兩個手術,術後五天就能喝水,十天就出院。老爺爺為了抱曾孫,配合做了一整年化療,狀況相當穩定,沒想到去年膽管結石又復發,余主任再做一次手術,手術順利,病人也恢復得很不錯。三月三十一日曾孫女出生,老爺爺第一時間通知余主任這個好消息。余主任表示,平常在外科接觸的都是癌末或垂死邊緣的病人,接到新生命誕生的消息,高興一整天,不僅是新生命的喜悅,更因為老爺爺終於滿願!

img
微創脊椎關節中心主任張建鈞分享脊椎側彎微創手術成功病人個案。
img
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分享幫老爺爺圓滿抱曾孫心願溫馨故事。

◎上人勉團隊 相信愛的能量發揮良能
簡院長結語表示,台中慈院不僅內科醫師脾氣好,外科醫師也都溫文儒雅,都能好好的做好手術,成功機會自然比較大。他以林英超主任及張建鈞主任為例,各自報告都提到對方,不同科的互相尊重與推崇,醫界少見,他不僅以台中慈院一份子為榮,也因為上人與慈濟圍繞起大家專業,「團」結在一起,更讓他以慈濟一份子為榮。
林俊龍執行長說,四、五十年前,從會議室門的損壞程度,就可判斷外科醫師與內科醫師開晨會的地方,因為外科醫師性子急都用腳踹門進會議室,門都是破破爛爛;內科醫師比較守規矩都是用手推門,所以比較完整。林執行長表示,現在當然已經不同,聽完醫師報告,都把上人「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發揮出來,只要病人有需要,醫療團隊都把病人當作自己家人,想辦法達成病人需求,他很感動。林執行長勉勵台中慈院,不僅是新竹到高雄,甚至要成為世界標竿。
林碧玉副總聽完報告,感覺大家都很有使命感。他提到台中慈院的醫療劇正在進行,期待台中慈院的醫師可以從期刊論文等各種不同管道與方式,把慈濟醫療人文傳播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以靜思法脈為核心的慈濟醫療人文之美。

上人開示時,提到每次行腳到台中慈院,感覺氣氛溫馨、很合和互協,非常人文。看到大醫王的簡報,看到手術刀在狹窄的人體小乾坤內自由流暢游移,相當不可思議。
上人提及花蓮發生地震災情說,來到花蓮六十年來,過去地震頂多震一下就過去了,沒遇到這麼強的地震。花蓮是慈濟的發祥地,上人也一直思考如何為花蓮付出,也請慈濟委員挨家挨戶去盤點,不論是平常關懷的對象,或其他人都要瞭解他們家戶是否平安?有無損傷?經濟還好嗎?上人說,等待我們做的事情還很多,也提醒大家平安、平常是多麼的珍貴,真的要很感恩。
上人表示,佛陀稱呼醫生為大醫王,也說大醫王就是活佛。上人提醒,大醫王要受人尊敬,少不了「愛」這個字。上人感恩簡守信院長用守信的誠意帶領大醫王,守護中部鄉親生命。上人也垂詢葉家舟院長,地震後三義中醫醫院是否安好?也感恩葉院長願意到三義,守護當地鄉親健康。上人表示醫院各功能都很重要,沒有一個小部分不重要,就像人的眼睫毛,雖細小但是很重要。他期待大家要相信「愛」的能量,好好發揮良能,和現代科技與時俱進,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img
簡院長結語表示,不僅以身為台中慈院一份子為榮,更以身為慈濟一份子為榮。
img
林俊龍執行長對於醫師們發揮上人「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相當感動。
img
林碧玉副總期待醫師們可以從期刊論文等各種不同管道與方式,把慈濟醫療人文傳播到世界各地。
img
上人期待大家要相信「愛」的能量,好好發揮良能,和現代科技與時俱進,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文、圖/馬順德)

延伸閱讀

:::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人才招募 | 網站地圖 | 全文檢索 | 各項聯絡電話 | 無障礙專區 | 衛教天地 | 國際醫療中心


台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427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
電話:04-3606-0666

   :::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人才招募 | 網站地圖 | 全文檢索 | 各項聯絡電話 | 無障礙專區 | 衛教天地 | 國際醫療中心


台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427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
電話:04-3606-0666

youtube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youtube-titleyoutube-iconsYoutube-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607c3.png  facebook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facebook-titlefacebook-iconsFacebook-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f4bd1.png  instagram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instagram-titleinstagram-iconsInstagram-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55f6f.png

 youtube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youtube-titleyoutube-iconsYoutube-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607c3.png   facebook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facebook-titlefacebook-iconsFacebook-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f4bd1.png   instagram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instagram-titleinstagram-iconsInstagram-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55f6f.png

© 2023 台中慈濟醫院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本網站內容為台中慈濟醫院所有,未經允許請勿儲存、散佈、重製部分或全部內容進行商業用途,一切內容僅供使用者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

© 2023 台中慈濟醫院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本網站內容為台中慈濟醫院所有,未經允許請勿儲存、散佈、重製部分或全部內容進行商業用途,一切內容僅供使用者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