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智同學會音符悠揚展魔力 失智長輩唱和練吞嚥肌群
臺中慈院樂智同學會依約在春暖的三月登場,廿四日進行的音樂治療讓長輩們配合春天花朵圖片,找尋記憶中的音符,個個唱得心花朵朵開。
「真是太神奇了!」首次帶爸爸參加活動的周先生聽見爸爸唱起日文兒歌,好驚訝!他表示,爸爸接受日本教育,以前很愛唱歌,失智後平常都不太愛講話也不唱歌了,再次聽到爸爸開口唱歌,推想是聽到熟悉的日語歌,多了熟悉感,自然而然的跟著唱出來。
病友們隨著老師與音樂做伸展動作。(游雅貴攝)
林亮如老師(立者)帶動病友拿鼓棒律動。(游雅貴攝)
靜思書軒廿四日周六上午傳出陣陣樂聲,音韻依稀聽出是東洋兒歌,原來失智病友會「樂智同學會」正在舉辦音樂治療活動。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學系副教授林亮如音樂博士,特選日語老兒歌發揮「音樂」魔力,點亮失智長輩們內心久久遺忘的角落,他們自然跟著旋律唱和,讓家屬忘了照顧辛苦,振奮了精神!
過去樂智同學會多次舉辦音樂治療,反應都十分熱烈。神經內科醫師凃敏謙表示,失智症是後天漸進、多重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許多個案在過程中,可能出現精神行為症狀,是家人身心靈的沉重壓力。
凃敏謙醫師指出,精神行為症狀有部份能使用藥物改善,但非藥物治療可以協助病人更快回歸正常生活作息。他分析,整體看來,音樂照護以及音樂治療對改善病人的激動、焦慮有幫助,甚至有研究報告資料顯示,音樂治療有助改善病人的淡漠,因此,凃醫師這幾年都積極邀請相關專家來指導。
林亮如副教授選曲與季節相呼應,用圖片刺激大腦思考,讓長輩回想哪些是「春天的花」。再介紹花代表的花語,供長輩思考與聯想,例如:「櫻花」花語是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棄;「梅花」花語則是風骨俊傲、不趨榮利。
林亮如老師(站立者)說明不同花卉代表的意義。(游雅貴攝)
兒歌輕快的音樂將開心的感覺帶給病友。(游雅貴攝)
多數長輩早年接受過日本教育,活動重頭戲就由林亮如副教授特選「春天來了」這首懷舊兒歌為主軸,以其中三句歌詞配合鼓棒及鈴鼓唱和,長輩與家屬的三重唱展現有如專業合唱團般的美妙音律,現場一片陶醉。陳太太陪著先生來,他說先生進入重度失智後,生活瑣事都依賴人打理,兩人溝通都有困難,竟能隨日語歌旋律唱和,令人開心。病人家屬的正面回饋,顯見音樂有突破隔閡直達人心的魔力。
林亮如副教授指出,音樂治療並非單一活動,一開始看圖片是為喚醒長輩們的回憶,增加互動跟溝通;接著帶入花語提問,最後把跟春天有關的歌曲放進來,讓長輩直接感受三月春季百花盛開的場景,促進氛圍活化腦部。林亮如進一步表示,失智症病人的病程發展可能出現吞嚥功能退化,歌唱可以促進吞嚥肌群。
林亮如帶大家做「健口瑜珈」,並帶動PA(拍手)、TA(踏腳)、KA(打電話)、LA(手後拉)發音練習,並透過實際示範訓練吞嚥肌群,搭配著櫻桃小丸子、卡農三部曲等音樂做動作,視覺、聽覺、動作一起反應。他說,歌唱是口腔運動的綜合活動,除唇、齒、舌、頰、咽喉運動,涵括呼吸循環、共鳴震動與唾液吞嚥,其中腹式呼吸、面罩共鳴、吐字、發聲更是歌唱訓練重點。
樂智同學會病友與家屬學到藉音樂強化吞嚥肌群,家屬肯定訓練的正面幫助,回家也要好好運用,讓家人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健康。
(文/失智症個管師游雅貴;整理/謝明錦、曾秀英;圖/游雅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