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病人遺願中草藥園區重生 療癒大眾身心靈
台中慈院第二院區中庭是許多病人、家屬休憩的場域,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還能在不同季節觀賞美麗花草;中醫部前主任陳建仲也曾發心規劃中藥草園與總務室協同養護,讓大眾認識更多中藥草。但人員更替、季節輪轉,中藥草園漸漸荒蕪。心蓮病房護理長黃美玲受到癌末病人夢想啟發,開始號召志工與家人一起動手整理園圃,歷經數月努力,再度讓藥草園區恢復生機,四月十二日舉辦「中草藥園區療癒之旅」,藉藥師、中醫師專業,帶領大家打開五感,享受大自然的人文饗宴。
四月十二日心蓮病房舉辦「中草藥園區療癒之旅」,吸引多位志工、家屬與病人參與。台中慈院第二院區的藥草園是許多住民、病人與家屬休憩的好地方,清晨、黃昏總會看見家屬推著輪椅、病床,在園區享受天倫之樂的溫馨場景。心蓮病房與志工們努力讓藥草園恢復生機,讓大家打開五感,徜徉大自然,復育過程更讓參與的人感覺受用良多。


黃美玲護理長翻找手機紀錄的照片,發現藥草園復育前後真有天壤之別,他讚嘆:「這是大家辛苦後的成果」。黃美玲表示是「病人給予的啟發」成就這份善因緣。他回想起那一位癌末病人,住院期間最喜歡到藥草園,說是在園裡總能忘卻病痛。病人曾發願:「若有機會好轉,想來幫忙照顧這片藥草園」。雖然病人最終還是離世,他的一念心已經打動護理長,在黃美玲心中撒下因緣種子。
除草、整地、規劃到種植,都是體力活,更是必須有知識與腦力激盪的大任務。何況令人煩惱的咸豐草、白茅草生長很快,根系扎得又深又廣,藥草園植物都被「雜草」覆蓋,黃美玲形容:彷彿癌細胞蔓延人體。整理園區,單靠一個人力量很有限,去年十月,黃美玲護理長開始招募志工,一起進行艱鉅任務。黃美玲的先生蘇錫章從事機械工作,出身農家,衷情於花草、土壤,他以職人精神梳理花園:「每天用一點時間,接觸泥土和植物,對自己身心,其實很舒緩、很有幫助」。蘇錫章每天都會來慈院接送太太下班,利用等待的時間,到園圃除草、澆水,一點一滴整理起藥草園。


宋美蘭師姊也是農家長大,原在心蓮病房擔任癌關志工,他表示以前藥草園有人在照顧,但是後來變得很雜亂,感覺好唏噓,因緣巧合知道護理長號召人手整理藥草園,就邀請家人來參與。隨著人手增加、重型機具幫忙,於是順利完成翻土與整地,新的藥草、香草和花卉陸續栽種進來。現在,藥草園綠意盎然,宋美蘭看見病人、家屬活動時心情跟著變好,笑著說:「看到他們的笑容,也很感動,更有動力繼續維護園區,雖然辛苦,但能付出,也是一種幸福」。


黃美玲邀請前中醫部主任陳建仲、曾樹誠藥師協助規劃園區植被,讓藥草園區植物更多樣,除藥草和香草植物,更加入觀賞性植物,讓藥草園區兼具教育、培育與休憩功能。黃美玲表示:「其實有些藥草已經是第三代了」以前陳建仲主任在園區種植各種臺灣藥用植物,長成後再分株移植他處,現在要活化植物多樣性,再移植回園區。曾樹誠藥師說:「藥草園的藥用、可食用植物都是無噴灑農藥,大家可以放心親近」,他經常利用園區的藥草、香草等植物,研製各式養生茶品,發揮實用價值外,也凸顯醫院對醫療、人文的培育與教育。


療癒之旅當天,曾樹誠帶大家漫遊藥草園,透過眼觀花草、耳聽講解、手摸樹葉、鼻聞香氣、口嘗味道,打開「五感」重新認識藥草園,中醫師陳郁文講解藥用植物的特性與療效。大家透過動態與靜態課程,驚歎「原來臺灣有那麼多藥用植物」!曾樹誠說明其實園區植物,即便是「雜草」也有其藥性,慧哲法師用佛法「轉念」的思維分享:「每種植物都有多面性,在農夫眼裡咸豐草、白茅草是煩人雜草,但在中醫師、藥師角度,卻是救人良藥。立場不同,觀點就會改變」,他以此讚歎大自然的奧妙。


戶外課程後,回到心蓮病房,走道已飄出飯菜香,有香草、茴香、九層塔、紫蘇、萬壽菊的味道,甚至芭樂葉都成為美味佳餚,「中草藥園區療癒之旅」,帶領大家瞭解自然、人文,更滿足學員的食慾,一場饗宴滿足了每個人的身心靈。
(文、圖/江柏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