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頣養園取經十日 慈濟代訓為長照努力
遠自南京來臺的鍾山頣養園副院長華夏等五位主管,委託臺中慈濟護理之家代訓,向包括臺中慈院總務室等單位在內的十三個部門取經,臨行討論會上,華夏副院長感恩再三,肯定此行收穫滿滿,少走很多彎路。
南京鍾山頤養園代訓計畫源起於江蘇省南京鍾山學院一月來訪,當時由兼任台中慈濟護理之家負責人的臺中慈院莊淑婷副院長親自接待,由於學院董事長陳逸正著手籌建五百床老人安養中心,參訪後高度肯定,希望透過代訓交流能學習護理之家成功經驗。
左圖:頤園園副院長華夏(中)、鍾山學院老年服務系副主任石金武(右二)聽取護理之家個案團評做法。(曾秀英攝)
右圖:徐緯副總經理(中)實地了解臺中慈院資材管理方式。(曾秀英攝)
代訓計畫預計從三月十九日開始到廿八日,護理之家事先安排系列課程,臨時還出現變化球,五位來賓分別因簽證等因素,分三批抵臺。首批報到的鍾山頣養園副院長華夏與鍾山學院老年系副主任石金武十八日晚入住員工新宿舍,後勤副總經理徐瑋、護士長唐海寧廿日抵達,餐飲主任吳俊勇又晚了兩天才到。直到廿二日中午以後,五人終於全員到齊。
原定行程打亂,所有參訪重點都要在前一天討論後預訂隔天行程。接待窗口李玉茹督導時時接洽不同單位、安排說明人員,天天有不同挑戰,成為雙方最佳溝通管道。
南京鍾山頤養園是護理之家首次協助代訓的機構,更何況還是來自對岸,引起同仁好奇。透過網路發現鍾山頣養園面積很大,背後還有學術與醫療資源。華夏副院長說,鍾山學院為適應老齡化,設立老年服務系,未來也將陸續成立養老院、康復醫院與頣養園,雖然頣養園部份建物還在興建,人員招募仍未完成,但已訂出老年人才培育中心及老年研究院願景。
左圖:南京代訓的五位主管合體,左起:徐緯副總經理、石金武副主任、吳俊勇餐飲主任、唐海寧護士長、華夏副院長。(曾秀英攝)
右圖:吳俊勇主任(左起)、華夏副院長、莊淑婷副院長徐緯副總經理、唐海寧護士長合影。(曾秀英攝)
兩岸交流雖十分踴躍,但仍有明顯的職稱不同,臺灣「照顧服務員」是大陸的「護工」,臺灣的印表機,對岸是打印機。政府法令跟機構運作有直接相關,臺灣護理之家照服員來源?醫院照護人力能不能互用?怎麼收費?護病比以及工作分擔範圍等等,都是貴賓學員關心的重點,陳秋珍督導一一回覆,並分享經驗談。
他說,護理之家的經驗是動線安排很重要,讓照護人員能省時、省力,照顧到每位住民。營養科設計不同餐點滿足功能不一住民的需求。復健戰鬥營讓爺爺奶奶更有活力,能早日返家。
各個相關單位,毫不藏私的提供所有經驗,從一早晨會聽取行政、營養與社工等各單位報告到護理站消防通報、班表寫法、儀器保養、考試安排,還有個案團體評估,甚至跟越南照服員的會議等各項操作全部開放,百分之百知無不言、傾囊相授。
華夏副院長發現慈濟還有獨特的公共傳播室,臨時增加需求,希望能了解公共傳播室組織架構,以提供沒能前來參訪的市場部門參考。總計頣養園五位主管提出需求的單位,包括臺中慈院在內共十三個單位,要在幾天內吸收各個單位集結多年精華並不容易,所有人繃緊神經,想在有限時間得到所有的答案,不斷的提問解惑,帶回最寶貴的經驗。
上圖:護理之家與越籍照服員會議開放供南京代訓主管共同參與。(曾秀英攝)
下圖:唐海寧護士長(右起)、華夏副院長、徐緯副總經理聽取外包商說明臺中慈院清潔模式。(曾秀英攝)
石金武副主任廿五日中午先行踏上歸程,對慈濟人文留下深刻印象的他說,護理之家體系完善值得學習,人性化的制度讓同仁抱持熱情、服務意識強,讓老人得到很好的照顧及尊重。
華夏副院長是此行惟一紮紮實實從頭到尾參與的主管。他指出,雖然五人分三批到達臺灣,以致未能依原定課程計畫安排實施,但最後仍克服困難,包括:護理之家護理、營養、康復、社工與資訊等單位,醫院總務、清潔、傳送到公傳,還有室內外綠化等系統,了解大致框架,學習相關理念目標以及返家率等文化,收獲很大,相信能幫助他們少走很多彎路。
華夏副院長也表示,頣養園住民的定義放在「活力長輩」,建物設計上基於採光、空間考量,整體設計跟醫療機構的安全顧慮不同,加上目前採取的銷售手法,護理之家做法有些只能參考或因地制宜調整,未來將思考如何依照安養型的特性,調整相關措施。
負責餐飲的吳俊勇主任稱讚營養科專業確實不錯,他在網路通訊軟體上,高度讚許慈濟人文與營養科,值得學習。唐海寧護士長感嘆,頣養園護理人員尚未配備齊全,參訪護家後壓力更大,感恩院方貼心安排放鬆行程。徐緯副總經理感受到最多的就是對人的招待,他說,感覺每個人都是笑臉滿面,跟那邊差很多,真的要學起來。沒來前對無紙化的實際執行面充滿疑惑,這次得到很多啟發,回去後也會好好努力與推展,總務室流程步驟用圖片方式,也很有幫助。
吳俊勇主任在通訊軟體上高度肯定慈濟人文與營養組工作。(吳俊勇主任提供)
為期十天的學習之旅,過得很快,例行會議後,莊淑婷副院長特別在中午安排溫馨自助餐。莊副院長說,從事長照工作就是有熱情的心、勤奮的工作態度,肯定同仁在這次代訓的大力協助,希望未來能在實際的執行面有所幫助。而經營護理之家,活力和氛圍真的很重要,南京的硬體設備絕對比這裡舒適很多,相信大家有心努力,將來的成功一定也是指日可待的。輕鬆氣氛下,兩岸共同為長照打拚的夥伴真心交流通訊軟體互加好友,希望這份誠摯情誼延續下去。
(圖、文/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