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志蓮淨苑安老服務部參訪 讚歎慈濟志工跨越宗教的陪伴
蓮淨苑是香港的一個佛教非營利組織,安老服務部特地安排一周行程,來臺認識多家醫療院所的安老服務,五日來到臺中慈院,對於醫院志工的多元化角色、超越宗教藩籬的臨終關懷留下深刻印象。
「本來我打算留在志蓮安老,如今,假如我到生命最後,很想搬來慈濟住。」志蓮淨苑安老服務部七十三歲顧問醫師陳式一語道盡滿滿的感動,他對於臺中慈院心蓮病房的服務,尊重病患的不同信仰,還有堅強的醫療團隊與訓練有素的癌關志工,幫助病人生命末期的靈性成長,十分佩服。
志蓮淨苑是香港的一個佛教非營利組織,設有安養中心、中小學、文化部與圖書館等,推廣老人醫療、教育與文化。安老服務部一行十二人,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與復健師,五日起安排五天行程參訪臺灣多家醫院的安老服務,總監翁麗女士表示,得知慈濟醫院在安寧醫療與志工服務做得特別好,特別把臺中慈院列為第一個參訪行程。
莊淑婷副院長代表歡迎,劉家樺師姊也帶領手語團隊演譯「人間有愛」、奉茶,家醫科劉晟昊主任簡報臺中慈院心蓮病房朝著「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宗旨,提供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社服室林怡嘉主任從志工的一天自清晨早課開始,介紹醫療志工多元服務,並與人文室劉豐足師姊導覽大廳環境、社服辦公室、志工室、靜思書軒。心蓮病房黃美玲護理長則實地導覽心蓮病房各項人性化設施,其中,朱以德師兄、林玉雲師姊夫妻檔合計超過一百五十歲,他們分享踏入慈濟廿多個寒暑,當醫療志工的心得「做越多,自己的收穫越多,還能見病苦知無常。」他們也簡述自己的角色定位,是醫護病患與家屬間「軟體中的軟體」,讓參訪貴賓十分感動,紛紛要求與這對志工老夫妻合影留念。
實地參訪中,貴賓們不時拿起相機拍下牆上的靜思語書畫,陳玉玲、陳曉慧兩位社工看到志工在大廳奉茶、自助繳費機前提供即時服務、靜思書軒門口與大德結緣書畫、留守志工室撰寫個案記錄本,異口同聲表示:從他們的眼神、笑容,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真誠與熱情!陳曉慧表示「這麼多不同功能志工,在香港醫院幾乎從未見過。」也有參訪貴賓說:在香港,義工會跟醫院要車馬費的,你們真的很不一樣。林怡嘉主任說明: 證嚴上人稱呼「義工」為「志工」,就是希望「義務」服務的觀念導正為「志願」服務,「志」工多了發自內心熱忱。而慈濟醫院的志工常常扮演多種角色,也許今天看到這位志工在寫書法,改天看到他可能是穿上黃色背心在醫院某個角落服務,或是跟著醫療團隊到社區訪視個案。
「Amazing!」參訪貴賓來到心蓮病房菩提居(往生室),看到黃美玲護理長拉下布幕,牆上的佛像瞬間變換成十字架,非常驚訝!貴賓也瞭解到病房不只有佛堂,還有祈禱室提供基督徒、天主教徒使用,癌關志工連臨終陪伴,也會順應病患的信仰,唱誦佛號助念或是跟著家屬唱聖歌祝福。
護理主任陽春眼眶泛紅表示,一進大門還不懂你們的任務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是什麼意思,前兩個看起來很具體,「守護愛」卻是很抽象,真正做到並不容易,但是醫院對病患的尊重,以及貼心服務,陽春說「我終於明白這就是『守護愛』的真諦,真正去實踐『視病猶親』的道理。」翁麗總監也表示,香港的老年人口同樣越來越多,志蓮安養中心的老人家年紀也越來越大,很感謝臺中慈院提供機會,讓我學習如何幫助他們「善終」。
最後,參訪貴賓們與心蓮團隊圍坐在交誼廳交流,黃美玲護理長特別介紹交誼廳裡的四色牌桌椅、掛畫,都有屬於它的生命故事,也全是心蓮病房病人生前的一分心意,讓貴賓們十分羨慕,陳式醫師表示,這些禮物對醫療團隊來說,是很棒的回饋與鼓勵,他期待自己帶回滿滿的感動,繼續把握時光,造福病人。心蓮團隊也送上應景的粽子吊飾、中藥局特產的寬心油、舒筋活絡膏與貴賓結緣,大家在第二院區大廳留下合影後,志工列隊唱著「菩薩,我們祝福您,祝福您健康、祝福您快樂~」歡送貴賓。
正中午,當天外頭正下起滂沱大雨,十二位參訪貴賓等車同時,也在大門口排成一列,深深一鞠躬,感恩醫療團隊與志工三個多小時的陪伴,彷彿增加了疼惜病人的力量,愛心相映……
(文、圖/梁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