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見偉大 楊永達捐贈眼角膜 鍛造工助養貧童 生命樂章動人心
五十六歲胰臟癌末期病患楊永達,三日清晨圓滿捐贈一對眼角膜,這位平凡的工人,同時還是家扶基金會卅年認養人,持續捐助超過百萬元,他的善良悲心,深深影響醫療團隊想多為他做些什麼,在心蓮病房的十七天,擴大了愛的漣漪。
「楊大哥,今天我來扮『街頭藝人』,您就隨著音樂旋律,放鬆心情,不要擔憂,輕安自在聽我們演奏,安心跟著菩薩的腳步。」家醫科蔡恩霖醫師緊緊倚靠病床邊,偎傍楊永達先生耳邊,安撫他焦躁情緒。三月二日周日下午三點半,心蓮病房胰臟癌末期的五十六歲楊永達氣喘吁吁,還出現了臨終瞻妄,一家人憂傷凝視,只剩床頭製氧機發出「呼嚕呼嚕」聲。長期陪伴楊永達的癌關志工周世聰認為「生命無法等待」,暫時放下慈濟共修前來關懷,女兒說:「兩天來爸爸狀況跟平常很不一樣,呼吸很喘、情緒起伏很大。」此時是楊永達的主治醫師蔡恩霖約定為他演奏小提琴時刻,也是楊永達生命倒數時刻……
蔡恩霖醫師慎重地請來音樂志工楊承緯電子鋼琴伴奏,向心目中的「勇者病人」演奏,他期盼完美呈現「給楊大哥的告別音樂會」,連楊承緯都奔波商借載來高檔電子琴。
周世聰師兄還是帶著幽默「今天永達是『聽長』,我當『副聽長』。」楊太太打趣幫腔:「蔡醫師要戴帽子喔,我要打賞!」周世聰師兄連忙找來慈濟竹筒:「蔡醫師的義演會回饋到慈濟功德海,永達,您放心,您的愛心有好多人幫您延續。」演奏還沒正式開始,醫師、志工與楊家人一搭一唱,彷彿是「奏鳴曲」,化開沉重氣氛。
蔡恩霖、楊承緯兩人從楊先生最愛的歌曲「感恩的心」開場,一連合奏「綠島小夜曲」、「雙人枕頭」、「流浪到淡水」、「月亮代表我的心」、「家後」、「祝福」等十多首經典曲目,一張張琴譜更換,小提琴與電子鋼琴一首首轉調,音韻與情感悠揚共鳴。家人緊牽著楊永達的手,陪伴聆聽,那刻,凝聚了幸福。
音符帶著時光回到去年十一月,楊永達確診腹部疼痛半年的病因是胰臟癌末期。楊永達堅持自己一人住院,不請看護,讓家人維持正常工作,治療中途返家,安寧共照師張瓊文建議花費一個月三千元租借氧氣機,緩解悶喘,楊永達也以節省開支而婉拒,照顧護理師於是主動照會社服室。
一般外科吳永康主任回憶:楊永達因癌細胞轉移,手術與化療效果不佳,肺功能僅剩一半,喘得很嚴重,發出病危通知,兒子難過又激動。當時,吳主任擁抱兒子鼓勵:「父親接下來日子要靠你們年輕人照顧,好好想想如何幫助父親的未來維持生活品質。」原本,楊永達決定回家了,周世聰師兄提醒家人,如果有機會到心蓮病房做喘息症狀控制,或許有助返家照顧。
二月十四日元宵節,楊永達住進心蓮病房,表達器官捐贈意願,也因著醫護團隊用心照顧、協調護理師賴惠鈴、周世聰師兄深入陪伴,得知楊永達是家扶基金會長期認養人。楊永達敘述「很小時候沒有了父親,知道沒有父親的孩子比較容易受欺負。」所以退伍時看到家扶基金會尋求弱勢兒童認養人的報紙廣告,馬上主動聯繫,婚後,他陸續以太太、兒女名義「擴大愛心」,每個月捐款超過四千元,卅年來受助兒童超過十四位,幫括一位廿萬元永久認養的發展遲緩兒。每逢春節或是助養孩子學業邁向新階段,楊永達還會寄上賀卡、紅包,楊永達的兒子說「以我和妹妹名字認養的孩子,全是爸爸親筆寫信祝福。」
楊永達在病榻上每個呼吸顯得辛苦,但只要想到家扶孩子,他的眼神就閃爍光芒,還堅毅地說「除非我倒了,不然我絕不停止捐助……」臺中慈院團隊這才明白,身為鍛造工的楊永達為何要節省醫療開支,他在「外頭寒流來襲,工廠內部依然超過攝氏四十度高熱環境」計時工作多年,如何點滴辛勞地攢下一個月三萬元左右薪水,養家還要扶助弱勢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