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慶端午 情繫法親關懷戶 慈院醫療團隊做慈善 分送祝福
端午節前,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廿七日清早與廿多位醫護同仁親手包粽,裹住健康低卡美味及佳節祝福心意。廿八日上午再結合慈善,與耳鼻喉科許權振教授、復健科蔡森蔚主任、護理部主管、人文室同仁、志工,兩路「粽香傳情」到五戶需要關懷的慈濟法親、關懷戶、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個案。
廿多位醫護同仁廿七日早晨七點多來到地下一樓人文空間包粽子,隨著營養組同仁的指導,有人很快上手,也有人嘗試多次才抓到折粽葉、包料多寡、綁粽的訣竅。一小時過去,串串粽子全是同仁的用心。耳鼻喉科許權振教授最早到,也最「依依不捨」,他笑說,長這麼大第一次包粽,過去都是吃長輩包的美味,這一刻,在樂趣中也體會包粽子並不簡單。
簡院長指出,端午節是所有中國傳統節慶跟醫療最有關係的日子,過端午代表進入夏天,疾病發生頻率變高,疾病預防變得格外重要。他特別邀請同仁參與包粽子,扎實包裹住健康與關心,實實在在送給因病而苦,需要關懷的法親、關懷戶與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個案。簡院長藉著傳統分享粽子給親友的習俗,把祝福延伸到「更遠方的家」。
營養組特別選擇臺秈22號在來米作粽子主食,搭配香菇、栗子等食材,營養師施姍伶表示,臺秈22號在來米富含抗性澱粉,到人體大腸才會完全消化,延緩碳水化合物吸收速度,有助血糖穩定。它也具有膳食纖維,促進腸道益生菌生長,可預防大腸癌,熱量更是一般糯米粽的一半,適合年長者、糖尿病患食用。
醫護同仁藉著包粽子也憶起年少的回憶,小兒科李敏駿主任想起求學時同學送的粽子,有著媽媽的溫暖;急診室李玉茹護理長想起阿嬤的粽子味道。九B病房許琦珍護理長三兩下就包了好幾顆,還成為簡院長、護理主管的指導老師,原來,他從小幫忙媽媽折粽葉,近年跟著實作,分享愛心給親友,如今在醫院包粽子給需要的關懷戶,覺得更加有意義。
廿八日上午,簡院長與參與傳遞祝福的同仁,分成兩路把日昨包好的粽子送給慈濟法親、關懷戶、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個案。簡院長、護理部劉宜芳主任、人文室胡進忠師兄、醫療志工林玉雲師姊,先到北屯區江泉夫婦家。好客的老人家表示,固定到醫院看醫生「腰子是找那個『蔥仔』,心臟我都找那個『王仔』」,眾人摸不著頭緒「蔥仔」、「王仔」是誰?江老太太解釋「啊『蔥仔』就是陳志聰醫師啦!『王仔』就是王駿承醫師啦!」透過暱稱,大家真正體會到醫師與病患間的特殊親切感。
簡院長送上昨天包的健康粽:「這是我們自己包的粽,不怎麼漂亮,不過是健康粽,你可以吃,不會引起血糖過高」,更在現場讓兩位老人家嘗鮮,祝福兩老佳節快樂。
一行人接著轉往曾益冰師兄家,簡院長檢視前陣子骨折的師姊復原情況,也鼓勵曾師兄罹患口腔癌的孫子要繼續加油。簡院長送上健康粽,曾師兄當場吃,還直說好吃。臺中慈院建院時,曾師兄承擔熬煮青草茶的工作,劉宜芳主任見證他曾喝到曾師兄煮的青草茶,真的很感恩。短短地相談就接續起七、八年前的好因緣,同仁們都還念著「曾師伯」,法親依然是大家放在心上的寶貝。
人文室林坤志師兄才剛來慈院報到,憑著深耕社區經驗,熟門熟路開車,陪伴耳鼻喉科許權振教授、復健科蔡森蔚主任與護理部古菊梅督導關懷兩家犯保協會個案以及資深慈濟法親。其中,兩位犯保個案分別因為槍擊、車禍,造成癱瘓、截肢,有位簡院長廿四日才探訪過,蔡主任延續關懷,到場評估傷患義肢調整,並協助後續補助申請。許教授、古督導也細細觀察需求,給予適切關懷。
團隊一行人關懷的法親,是年逾八旬的慈濟志工周貫生與周翁福羨夫妻檔,周師兄是退休榮民,他與師姊過去經常到環保站做環保,近年兩人紛紛罹癌,漸漸深居簡出,卻依然參與入經藏,讓住家同樣在北屯四和氣區的林坤志師兄很感動。
這天周師兄住院,只有太太在家,「常常跑醫院麻煩醫師,真的很不好意思。」周翁師姊感嘆年紀大了,身體功能衰退,經常到慈院求助各科醫師,但他依然正向表示: 上人教我們生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要把握當下,今生該還完的業力沒有還完也是障礙,會甘願做、歡喜受。他更感恩這麼多人親自送祝福,「大醫王、白衣大士來到家裡看我,真的好榮幸。」
(文、圖/公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