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簡報篇篇亮眼 上人勉「由我做起」
相隔半年, 上人再次行腳臺中慈院,睽違170天,獲金鐘獎最佳主持人肯定的簡守信院長率團隊展現亮眼成果,醫療報告個個精彩, 上人讚許醫師用心照顧病患,對症下藥、對症下刀,救的是一個家庭、一個社會,期勉大家合和互協共同打造醫療典範,人人抱持「由我做起」態度,相信未來能超越典範。
逾十三年醫生館 健康知識向下扎根

「大愛醫生館」獲頒金鐘主持人,簡守信院長說,拿金鐘獎,對醫師而言很難想像,如果13年又3個月前,剛開始主持時,要他想像有一天拿下金鐘獎,一定會認為是「不可能的事」,但在慈濟,用心耕耘絕對可以得到收穫滿滿,把不可能化為可能,同仁的心凝聚在一起,成就了也見證大愛。
簡院長還分享了兩封「醫生館」忠實觀眾的來信,一是有興趣從醫的高三學生,準備最後衝刺之餘,仍持續從節目中吸取化艱深為平易的醫學知識,在充滿愛與人文素養的內容裡潛移默化,通過推甄,錄取醫學系,也希望未來成為一位好醫師。另一封則是臺大博士生透露與四歲半的姪子嘉嘉的對話,感恩簡院長「醫生館」內容深入淺出,老少咸宜,小學畢業學歷的阿嬤看懂了,更是四歲半的姪兒嘉嘉醫學知識的啟蒙老師,在他幼小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
距離上次行腳, 上人已經有170天沒有到臺中慈院。簡院長報告臺中慈院在這6個月的努力,肯定泌尿科和腎臟科團隊的付出,許權振副院長獲「卓越貢獻獎」表彰、癌症篩檢人數達一年近24000人,勇奪全臺中市103年癌症第一名榮譽,最重要的是完成前兩例腎臟移植成功。
團隊協力腎移植 外科傳承心相續
醫療報告登場,主持人邱國樑開場介紹重頭戲。泌尿科醫師陳至正說明移植腎臟過程,感恩大林尹文耀副院長、花蓮李明哲主任的指導,還有團隊同仁同心協力爭取通過資格、不眠不休的投入,術後到加護病房看到受贈者的尿液一點一滴流出來,他不是尿而已,而是醫療團隊大家心血的結晶。
外科部吳政元主任從緬懷吳永康主任談起,透過一般外科三位醫師的醫療個案,說明外科醫療團隊傳承吳主任理念--用生命走入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未來也有新血報到,一定會將醫療志業做得更好,請 上人放心。
明察病根用心力 因緣巧築共圓夢
胸腔內科醫師倪永倫「呼吸.爭一口氣」主題,是一位小細胞肺癌個案被誤以為是氣喘的病患,在他院反覆入院插管,直到被臺中慈院細心觀察出異常,藉檢查確診病因,先後進行電燒、置入支架,呼吸終於不那麼喘了。接著透過跨團隊的合作、接送,讓他能在全身多種管路情形下,跨院區成功完成5次放射治療,不計成本的努力,看到病患轉到普通病房,還能在家人陪伴下,自己走下樓用餐,就是大家最大的回報。
罹患「大腸憩室炎穿孔併發腹膜炎」,經手術治療出院的師姊,是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方佳偉的「圓夢」主角。他說,接到院長電話,指定他在 上人行腳時分享醫療個案的那天,師姊剛好回診,他順口問一聲,師姊二話不說同意,但也要求藉機圓夢,因為十幾年前,媽媽錯過向 上人報告做福田心得的因緣,特地利用這個機會向 上人道謝。「當時替師姊開刀,想的只是搶救生命,想不到意外發現這個故事,也替師姊幫媽媽圓了十幾年前來不及完成的夢,因緣真的是很奇妙」方醫師說。
抓出心律辨宿疾 矯正脊彎迎新生
心臟內科醫師廖英傑今年四月才報到,「心病?心臟病?」講的是心律不整病患的特別故事,一位發病就天昏地暗不適的女病患,檢查數十次都無異常,被醫師懷疑是身心科症狀,久而久之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再不舒服都不敢告訴家人,也不再求醫,直到急診室的一次發作抓到異常數據,經電燒灼治療,治癒心臟宿疾,也不再有心病。邱國樑主任特別介紹廖醫師在心律不整方面的專長,並不多見,可說是心臟科的稀有動物,補臺中慈院這個領域的不足,讓心臟能發展得更好。
骨科蔣岳峯醫師在臺中慈院四年四個月,完成他的博士學位,以生物力學的專長運用在臨床,此次提供三個脊椎彎曲不同症狀,經精密的思考,藉手術變直的個案,也呈現出他醫術精進成長的歷程。其中26歲的年輕男性病患從小脊椎側彎,去年起走路5分鐘就腰痠背痛,術後已能如常行動,特地到場感恩。
轉念見生命光彩 治療計畫量身做
腎臟內科楊洵醫師分享處理洗腎病患不明原因單側肋膜積液個案,透過反覆處理病患積液引流,深刻瞭解病患不接受有效治療的原因,轉念到如何兼顧病患身心需要,使用黑白影像的瘻管超音波,抓出「高輸出量瘻管」病因,由瘻管減壓方式,讓病患看見生命的光彩。
男性獨有的攝護腺癌,發現時多數已屬晚期個案,泌尿科謝登富醫師領略到最好的醫療就是對病患量身訂做的醫療,再先進的高科技醫療,都不如團隊合作,藉一名病患疾病教育全體醫師,累積更多疾病照顧的經驗。
時境應隨尋生機 細膩思維最貼心
神經外科楊道杰醫師透過「隨時.應境.盡心力」,描述神經外科機動應變特性,更以同樣是右椎體動脈瘤的兩例個案,在以病患為中心思考下,選擇開刀與血管內支架兩種不同方式,另外以社區師姊照顧的腦膜瘤個案,解釋社區志工承擔成為「不請之師」與醫師、醫院成為安穩樂處的要義。
肝膽腸胃科蔡松茂醫師則以個案說明團隊用心。為避免逾5公分胃糞石病患走上挨刀的困境,在可樂溶解無效後,尋回「祖母級智慧」,搭配膽管碎石器與胃鏡,跟病患一起奮鬥1小時,損耗5條碎石網,終於化解危機。他強調,團隊就是考慮病患的擔心,不放棄努力,才能竟功。
劉昕和醫師是泌尿科專業領域中,極少見的女醫師,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心思鑽研在婦女羞於啟齒的疾病上,讓婆婆媽媽不再諱疾忌醫。從尿失禁演變到膀胱脫垂的病患身上,看見婦女泌尿道疾病應該給予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引進最新的陰道前壁懸吊術,一次解決兩個惱人問題,終於讓病患天天都開心。
眾人見證使命感 醫療心如蓮綻放
張聖原策略長、林碧玉副總肯定臺中慈院各科都有長足進步,年輕醫師的使命感,讓人看見在令人憂慮的臺灣醫療環境的希望。簡院長播出一段影片,提醒大家報告的醫師平均年紀只有卅九點五歲,年輕的少年心承載希望,醫療心也將在臺中慈院如蓮綻放。 上人開示時,更以到現場感恩的年輕人為例,摸到他的背脊是平的,如果沒有臺中慈院的治療要怎麼辦?持續的病苦受害的是家庭與社會。所有報告的年輕醫師都展現出「妙手、妙法、妙人醫」,期勉大家共同將臺中慈院打造為醫療典範,只要人人抱著「由我做起」態度,相信未來能超越典範。
(圖、文/公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