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故事大串連 醫病溫馨滿慈院
臺中慈院不只醫療報告精彩,各個角落處處有愛的故事。溫馨座談有笑、有淚,蔡顯揚副院長、曾啟育主任的真情分享,逗得大家笑得合不攏嘴。來自急診、門診與加護病房護理長的簡報,則是白衣大士「以病人為中心」用心串起的美麗風景,主持人邱國樑主任還被觸動而一度哽咽。
點心午餐清晨做 職志聯手做香積
迎接 上人行腳的香積作業,由臺中慈院同仁與志工總動員,總務室營養組特別準備「潤餅卷」和「刈包」進階版的「養生包容卷」與「五行忍辱包」,做為身心寬暢時間小點心。食材中最特別的是自採、自製酸菜與洛神花果醬,營養組陳開湧股長說,現做最新鮮,所有食材都一早處理,擺盤製作好二百多份手工點心,準時送抵會場。會場提供慈院以後山荔枝自製的「荔枝醋」,淡淡的荔枝香,也讓大家回憶端午時樹枝上纍纍果實的香甜滋味。
與 上人同來行腳的靜思精舍德禪師父、德晏師父、德柏師父、德露師父,分成兩條動線前往病房區關懷法親。人資室同仁林竹均五日才當上新手媽媽,見到德禪師父與德晏師父到來,相當開心,德禪師父看著睡的香甜的小寶寶,直說可愛,送給寶寶一個觀音菩薩像,祝福她安長大。
副院長經歷生命新模式 自省回顧醫師各展風貌
簡單美味的午齋過後,隨即展開溫馨座談,許權振副院長分享了他感受到的醫師節,從傳統的頒獎慶祝,到跟著院長去清潔打掃、修送輪椅,在新生兒聽力篩檢的扎實努力外,更明白要惜福造福。蔡顯揚副院長一直在醫療領域付出,他說進入慈濟後,嘗試了很多第一次:做饅頭、麥田施肥等等,留下難忘印象。
陳祖裕教授整理他的教學經驗與目標,期待自己成為「鹽」,能調和醫療的各種滋味。神經外科江俊廷醫師從自己生病的感受與三個疼痛中心病患案例,體會到病苦最苦,醫師不只要醫生,也要學會如何讓生命已到盡頭的病患,走得輕安自在。曾啟育主任傳授當主管秘訣,回顧神經內科走過蓽路藍縷的啟業艱辛,到如今陳容堅強,幽默風趣的分享炒熱會場氣氛。
半世紀記憶護專 廿五載愛一直都在
難得的護理部分享,由慈濟護專第一屆畢業生張玉芳督導打頭陣,他以當年的相片帶大家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校園後面「慈悲喜捨山」、那年的精舍,還有曾經在護專授業、解惑,多年都沒什麼改變的簡媽媽(簡院長師姊),引得大家都忙著尋找影中人也更見證他說的「愛慈濟的心與日增長」。
急診安寧牽起愛 真摯溫暖動人心
急診也能做安寧緩和治療?護理長李玉茹「愛,一直都在」講的是一位癌末年輕媽媽,一直在醫學中心接受積極治療,今年八月中送進急診時,其實已經沒有意識狀況,醫護團隊不忍病患繼續插管面對無盡的折磨,請來心蓮病房護理長黃美玲跟家屬溝通,另一半幾經掙扎,最後認同「因為愛,所以放手」的觀念,公婆父母與兄弟姊妹都來告別。
最重要的是,在最後六個小時,團隊讓稚齡的三個孩子珍惜跟媽媽最後在一起相處的機會,美玲阿長教他們畫出對媽媽的愛,用貼紙把愛貼在媽媽手心,學習在星空中想念媽媽。精心打扮後,媽媽不再是因為治療變得認不出來的媽媽,化身成最漂亮的公主,永遠留在他們的心目中。
玉茹說,相信媽媽在臨終前,一定真真切切聽見家人的告別。而醫護團隊「一直都在的愛 」持續付出關懷,這位媽媽往生後的第七天,玉茹阿長把愛的卡片送到靈前,家人先後以卡片與電話傳來感恩與孩子的成長,爸爸為這場與 上人的座談,錄了一段感恩的話,謝謝臺中慈院急診同仁在太太最後短短的幾小時中 給予全人照護的溫暖。
真誠的愛最能感動人。邱國樑主任有感而發,透露癌末病人臨終前常被醫療院所拒於門外,在臺中慈院就曾經發生這類病患收治住院後往生,家屬感動於護理站同仁合十送別,還寫信謝謝同仁用心照護。他語帶哽咽說,醫病、護病溫馨互動的故事,遍佈在慈院各個角落。那刻,會場流動著滿滿愛的能量。
照護佈置都著力 看見護理軟實力
門診陳莉琳護理長透過門診化療室的佈置過程,說明同仁細心觀照的改變,讓病患得到最好照顧,家屬享受家的感覺,同仁也獲得正向回饋。外科加護病房何玉萍護理長介紹團隊針對病患傷口照護,設計專用表單,到可以延伸各單位使用的app應用程式,說明團隊追求卓越的用心。
林俊龍執行長感謝大家努力,看見大家越來越好,勉勵同仁「幸福美滿快樂留給病人,問題壓力責任由同仁來承擔」。 上人讚許白衣大士是觀世音菩薩,有如慈母的愛,也不忘提醒醫護同仁,生命都是平等珍貴,值得我們付出,每家慈濟醫院都有「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磐石與佛陀問病圖,這就是醫療目標。
(文、圖/公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