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講座傳情說愛 走入社區凝聚一心
臺中慈院心靈講座發揮功能,不論是提供醫療體系各領域的專業衛教,或分享全球各地救援行動的長情大愛,在在凝聚慈濟人的心。蔡顯揚副院長二日第一次走進社區,出席北屯一組隊會議,長達一小時的眼科各式疑難雜症問與答,蔡副來者不拒,以深入淺出的說明,甚至提供「只限家人」的建言,超過預定時間還欲罷不能,讓師兄姊收穫滿滿。
響應簡守信院長號召,蔡顯揚副院長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之餘,由人文室胡進忠師兄陪同,參加北屯一這場組隊會議。晚間七時四十分開始分享。蔡副院長說,從臺大畢業後,進入公家醫療機構卅幾年,直到兩年前到慈院服務,發現慈院最大的不同,除了專業還講人文,不單照顧病患還要想到病人感受,醫療服務更為全面。
蔡副是糖尿病視網膜的專家也是臺中慈院眼科主任,他本來為這場活動準備了簡報,但為了更符合師兄姊需求,決定採取更輕鬆的問與答互動,反應十分熱烈,各式各樣的眼科問題,像是怎麼改善老花眼?為什麼白內障年齡降低?白內障怎麼保養?維他命要怎樣吃才對?光害如何避免?蔡副像位飽讀的學者,從原理講起,提供有研究根據的保養之道。酈長春師兄說:講的都是切身實用的問題,可以馬上解決我們的疑問。
蔡副談「白內障」,從原理說起,要大家想像眼睛像雞蛋或照相機,而且是全世界最好的照相機,可以拉到無限遠,一秒內又可以回到很近的地方,全都看得一清二楚,能做到這樣是因為眼睛有水晶體。
水晶體形狀像天空飛碟,有如水晶玻璃透明, 360度都有韌帶連在瞳孔後面的睫狀肌,肌肉隨著腦想那裡就跟著動作,水晶體像相機裡的鏡頭可以調遠近,看遠時肌肉放鬆,水晶體變薄;看近拉緊水晶體變厚,就可以看清楚。
所謂白內障就是水晶體隨年齡退化,蛋白質老化,變混濁。這是年齡老化過程必然的現象,致病原因不明,不可避免。開刀是將不透明的水晶體摘除,換上人工水晶體,功能遠不如自己的水晶體有彈性,坊間漸近多焦的水晶體,設計至今仍不夠完善,所費不貲,自己的水晶體還是最好,建議能用就儘量用,真的不能改善生活再考慮開刀。
複雜的眼科專業,淺白的說明,滿足了大家,蔡副不忘提醒:雖然有三月的風波,大家都相信 上人,帶我們走康莊大道,請大家要有信心,應該會愈來愈好,大家要團結在一起。會後,有師姊詢問照顧戶眼睛問題,蔡副也說明一定要仔細評估。同一天,復健科蔡森蔚主任由林坤志師兄陪同,前往卓蘭分享,卓蘭鎮長從開始到結束都全程參與,現場與會人員約50人,相當圓滿。
此外,六月底還有多場心靈講座,包括:神經內科郭啟中醫師、骨科蔣岳夆醫師參加十九日、廿一日的豐原一互愛聯誼會、青少班隊輔媽媽活動,感染科黃銘義醫師出席廿三日南區一的讀書會、影像醫學部徐嘉君主任廿七日在豐原靜思堂、牙科鍾先揚主任廿九日在臺中分會,卅日兩場是核子醫學科陳慶元主任、中醫部吳莉瑩醫師分別在北中市與卓蘭。心臟內科林浩德醫師七月一日也在豐原鎌村活動中心分享醫療衛教等題目。心靈講座帶動醫師進入社區,用醫療專業服務慈濟人,也用心實踐慈濟人文。
(文/曾秀英、圖/社區人文真善美志工、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