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臨床藥學會中區雙月會 「微型教學」帶動臨床教學能力
臺中慈院藥學部主辦「台灣臨床藥學會中區雙月會」,七月四日舉行,約二百五十位中部地區各教學醫院藥師齊聚一堂,研討「以微型教學提升臨床要學教師教學能力」主題,陳祖裕顧問講述「以微型教學以及微型學習的應用」,並開放與會者共同討論,四小時研討會,台上台下互動,毫無冷場!
「台灣臨床藥學會中區雙月會」早在農曆過年前開始規劃,藥學部陳綺華主任指導下,由臨床藥學科謝蕙霞以及吳天元統籌,兩人承擔各項事務,包括:邀請講師、來賓,申請課程學分、安排課程活動、借用場地,到上網公告報名、製作學分卡及上課講義等,講義封面及插畫由梁怡恩及吳佳穎兩位藥師手繪,全體藥師總動員,合心協力共同圓滿。
課程休息時間,藥學部貼心提供臺中慈院特有的冰鎮「悅梅飲」,供與會藥師品嘗,營養組營養師全程協助擺盤,並有廚房師姊們協助製作美味而健康的下午茶點心,讓學員體會獨特的慈濟人文之美。
研討會的對象是中區各教學醫院的藥學臨床老師,邀請臺中慈院陳祖裕顧問講述「微型教學」,並由中國醫大附醫黃美珠藥師分享試行經驗。微型教學以及微型學習,主要用於師資培育,並不是新名詞,但對台灣醫院藥學臨床教育訓練來說,仍是一個較新的作法。
陳祖裕顧問跟與會藥師現場互動。
林湧達主任分享經驗。
陳顧問說明微型學習的新觀念以及應用教學技巧,增進藥學師資教學能力,並以現場問答以及互動學習方式,引導藥師們熱烈參與及思考。前內科加護病房吳昆錫主任分享加護病房培養種子藥師的經驗,以達到多專科溝通平台的建立以及多科團隊的合作模式。林湧達主任則提供自己的培訓心得,還有帶領藥學部藥師抗生素訓練的教學做法。
最後,吳天元助理教授分享在美國 Rutgers 大學藥學院,經歷藥學師資培育的成長經驗及美國藥學PharmD教學的實務經驗,說明藉微型教學及微型學習的方式,養成一位藥學專業課程教師的過程。他說,一年前嘗試在臺中慈院將微型教學及微型學習導入藥學種子師資的培育過程,因藥學部原有穩固教學基礎,以及部主任、資深藥師支持,獲年輕藥師投入與努力,短短不到一年,已有些許成長。
陳綺華主任
吳昆錫主任
黃美珠藥師
吳天元藥師
出席藥師藉由研討會收新知,提升教學能力,將滿滿的教學能量帶回各自醫療機構,有助帶動醫療機構整體的臨床藥學。這場中區雙月會,不僅僅是中區兩百多位藥師的大聚會,更是提升醫院藥學教育的開始,從臺中慈院藥學部不斷自我要求進步的同時,也希望帶更多藥師、醫事人員向前邁進。
(文/藥學部;圖/陳信宏、梁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