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天主教攜手 照顧外籍天主教友健康
臺中慈濟醫院、慈濟人醫會與天主教潭子聖母堂合作,照顧外籍天主教友身心靈健康!七月五日上午,臺中慈濟醫院、慈濟人醫會醫護、醫技、行政與慈濟志工四十多人,前往潭子街潭子聖母堂為望彌撒的外籍天主教友看健康。
今年四月,花蓮慈院成功分割一對菲律賓連體嬰姊妹珍妮與潔妮,同是菲律賓籍的陳智仁神父特別前往花蓮探視,並拜會 上人表示感謝。陳智仁神父在潭子的聖母堂有許多在加工出口區工作的菲律賓外勞教友,神父希望臺中慈院也可以就近照顧他們的健康。神父轉述, 上人馬上同意,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也隨即請醫務部邱國樑主任與社區醫學部同仁親自拜訪瞭解神父的需求,並安排了這次義診。
義診科別包括:眼科、牙科、耳鼻喉科、中醫科與一般健康諮詢,除了臺中慈院醫護同仁外,人醫會團隊也一同參與。紀邦杰醫師說,雖然宗教信仰不同,但都是一家人,外籍勞工朋友對台灣貢獻很大,人醫會與慈濟醫院團隊來幫助他們是應該的。
上午十一點彌撒結束,大批教友湧出,社區醫學部同仁把握時間做基本空間配置,四十多位參與義診的醫護、藥師、行政與志工,一起搬設備、佈置會場,會場外的掛號櫃台也同步運作,不到三十分鐘,場地設置完成立刻開始看診。
第一次參與義診的眼科李世煌醫師是看診人次最多的科別,除眼科常用的檢查工具外,他還特別把門診檢查才會有的裂隙燈顯微鏡,搬到義診現場。李醫師不但為每位就診教友仔細檢查,還親切的用英文解說檢查結果。李醫師說,大部分看診的教友都是在工廠工作,症狀大多數是工作太久造成眼睛疲倦、看東西會有點模糊,沒有什麼大問題。
中醫部謝紹安醫師常常參與義診,不管是國內義診或國外賑災,場地大都很克難,他說,這次到聖母堂義診,是他參與過最舒適的場地。謝醫師說,看診的男性教友都在工廠,大多需要搬重物,很多都是肌肉痠痛,女性多半是作業員,幾乎都是肩膀、脖子和背部痠痛,也因為需要輪三班,所以睡眠狀況也不太好。他觀察到,這些教友都是年輕人,放假都外出遊玩,很少因為身體病痛看醫生。
眼科李世煌醫師用裂隙燈顯微鏡為教友檢查眼睛。
謝紹安醫師(右)與人醫會林進義醫師進行徒手治療。
喜歡做氣球與人結緣的謝醫師,也趁著看診空檔做氣球和教友結緣,深受大家喜愛。謝醫師說:「其實他們都才廿五、六歲,很年輕,都還是孩子,離鄉背井來臺灣工作很辛苦。我們要照顧他們的身心靈,解除他們身體不適外,送他們氣球,讓他們感覺歡喜,也解了他們心靈的苦。」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的裴芳灣、劉氏莊、陳氏瓊與農氏飛四位越南籍照服員,也一同參與義診活動,負責量測身高、體重。同樣是離鄉背井來臺灣工作的勞工,他們很能體會教友心情。裴芳灣說,要好好照顧好他們,讓他們開心。
兩個多小時義診活動圓滿結束,總計服務了60位、187人次的天主教外籍教友。來臺三年的Lorence Mores讓中醫師推拿、拔罐,覺得很特別,頻頻詢問醫師何時再來;來臺一年六個月的Maricel Gataula看了眼科、牙科,感覺醫師親切又專業。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四位越南籍照服員,一起參與義診。
陳慶元主任為Maricel Gataula(左)與Lorence Mores(右)說明藥物使用方式。
社區醫學部陳慶元主任覺得這次義診很有意義,不僅讓來臺灣貢獻許多心力的外籍教友,得到醫療上的協助,也讓他們能體驗慈濟的醫療人文。陳智仁神父感謝臺中慈濟醫院與人醫會醫師協助義診,希望未來能繼續一起照顧外籍教友的健康。
(文/馬順德、圖/賴廷翰、馬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