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持續向前行 信望愛院生健檢
「八年?是的,已經八年了!」臺中慈院為信望愛智能中心院生實施的年度健康檢查,倏忽已經第八年,首次參與的同仁驚訝發現這個活動的歷史悠久。連續參與八年的人沒有很多,但承辦的人文室已經留下活動規劃的模組,讓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人醫會、臺中慈濟醫院參與的人員,整合在一起,照顧信望愛智能中心的小天使、老天使,中心董事長倪洪珊致辭說,實在無以為報,向慈濟代表泌尿科主任李祥生深深一鞠躬,代表感恩的千言萬語。
十月十八日這場健檢,讓周日大廳熱鬧滾滾,慈青志工綵排、醫院同仁的行前任務說明,八點就開始,離信望愛智能中心院生抵達時間還有半小時,所有工作已經井然有序展開。
來過幾次的家庭,都已經熟門熟路,一來就跟志工同仁道感恩,而感恩心情也寫在陪伴的父母親臉上,「小天使」院生不管是抽血或檢查,總要一番折騰,還好陪同的慈青當幫手,一路陪爸媽與院生順著檢查項目,逐項完成。少不了安撫哄膚,才能穩定孩子突然的情緒。已經成年的「老天使」院生,多因肢體行動不便須協助推輪椅,才跟上隊伍不至脫隊。在這裡種種特殊需求都可以得到讓人安心的滿足,因為連同信望愛智能中心老師、慈青志工、醫院同仁與人醫會共三百八十四人,一起服務七十九位院生,幾乎是五人服務一人的觀前顧後,流程當然順暢。
服務同仁從院生父母那裡看到無微不至的親情,陪伴障礙的孩子除了父母之愛,要更有耐心。尤其是,成年孩子還需要照顧,白髮禿額的父親亦步亦趨,舉手投足間,入眼皆是溫柔。來自豐原的徐榮章推著廿七歲的兒子穿梭不同檢查區,他說兒子早產導致半邊身體失能,夫妻沒有再生兒女,全心照顧唯一的寶貝。像影像檢查要幫忙換檢查服等,這些日常工作都需要人幫忙,但徐爸爸從沒有放棄希望,他樂觀說自己雖五十七歲,還是能工作掙錢,平時太太照顧兒子,外出就由他處理。他感恩慈濟與智能中心提供貼心的健檢服務,他們不算真正弱勢,能遇見伸手幫忙的人,就已經很幸福。問他,還有什麼期待?一口臺灣國語的他,想想後回答:「能訓練兒子自己洗澡就很好了,年紀大抬不動了」,甘願的他,渺小的願望在眼眸閃著希望亮光。
大學一年級的江同學俐落的推輪椅、收踏板,陪伴院生逐關檢查,他說高中就已經參加許多服務社團,養老院、育幼院都經歷過,於是服務這群院生已經很習慣。似乎血液就流動著當志工的基因,他認為就是學習付出,沒有什麼特別需要說,瀟灑微笑搖著頭,又往下一站去了。這樣的精神在當天的慈青志工身上都看得到,人文饗宴、團康,都要轉化適應有障礙的對象才能帶動。代表醫院擔任接待的泌尿科主任李祥生,就被慈青熱忱感動,頻頻點頭讚歎:「帶活動,有慈青就對了!」
醫院同仁與人醫會承擔健檢核心工作,現場統籌張翎婕說,第一次參與就承擔重責,其實會緊張,前晚沒睡好,因為總是想把服務做到最好,要盡全力才行。八點的說明會上,各類別同仁戰戰兢兢核對檢查站工作內容,展現的也是同樣的謹慎。其實,全程順暢來自人文室同仁陳美佳事先跟不同單位協調,製成分站表格明細,大家按圖索驥再現場調整,就能整合,這也是八年磨出來的經驗。
當然這樣的心意,院生家長是明確感受得到的,廿八歲承承的爸爸陳明仁娓娓述說八年來受到慈濟照顧的心情,他是慈院啟業就帶先天性腦傷的兒子承承來看身心科鄭存祺醫師,是因為臺中慈院醫師願意傾聽家屬說明孩子症狀,更能提供家屬諮詢。隔年智能中心就跟慈濟攜手照顧院生,他說,只有慈濟能在基層做得這樣紮實,陳明仁說,「慈濟照顧的層面不是只有一點,幾乎是全面性的,在愛的推動、社服工作的普及性,值得被讚許!」
院生啟發雖然慢,但看到開幕、閉幕式,院生郭弘毅、黃盛勇、廖俐婷都能上台致贈感謝狀,就知道八年來各方投入一切值得,在李祥生接過慈青感謝狀後,又一次圓滿健檢任務。一上午忙碌,大家沒有倦容,因為愛的暖流存在這一方天地,也會繼續傳出去。
(文/公傳室、圖/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