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關懷訪視員故事發表 看見支持前進的力量
臺中慈院三年來投入自殺關懷防治工作不遺餘力,今年首度和臺中榮總合辦「看見‧聽見─社區實務工作者的實踐」敘說研討會,邀專家學者授課,還有關懷訪視員聯合故事發表。十一月六日研討會在臺中慈院登場,展現服務個案成果和肯定自我工作價值。臺中慈院社區醫學部主任陳慶元以 上人說的「要多用心」與大家共勉,他說,用心傾聽能看到真相,期待用愛讓社會明天會更好。
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關懷「自殺防治通報系統」通報個案,減少自殺高危險群自殺,並提供社會資源轉介與諮詢,但因角色和定位讓社會大眾存在錯誤印象,再加上制度問題,以致「耗損率」很高。九十六年起社區關懷訪視員透過敘說研討會述說與個案間故事,找回專業動機及感動,迎接未來更多挑戰。
臺中慈院社區健康中心三年前承接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自殺通報個案管理計畫,聘任社區關懷訪視員協助推動計畫,並和臺中榮總團隊定期舉辦督導、跟訪及個案研討等教育訓練。為了讓更多人瞭解精神疾病與自殺病人的生命故事,及關懷訪視員在服務過程面臨的挑戰與個人學習成長,今年因緣具足首度與臺中榮總合辦敘說研討會,主題為「看見‧聽見」,期待讓生命走入生命綻放出的光與熱得以分享。雙方訪視員三月起每兩個月聚會討論,每人從服務數十個個案中選出一個故事分享。十一月六日一早,來自各公私立醫療院所精神科社工員和相關專業人員,上百人齊聚大愛講堂,迎接一整天研討會課程。
臺中慈院社區醫學部主任陳慶元說,大家都是為社會弱勢服務,這是社區醫學部最想做的事,期待透過各種管道把愛送出去,消除苦難。這次「看見‧聽見」主題訂得很好,很多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像 上人說的「要多用心」,用心傾聽才能看到真相,相信這是社會工作者最願意付出的部份,希望社會充滿愛,讓明天更好。
陳慶元主任。
研討會參與情形踴躍。
研討會故事發表內容除講述關懷訪視員與個案相處互動,還有服務過程啟發自我信念和價值,訪視員以戲劇表演和影片呈現,促進自我成長。臺中慈院關懷訪視員廖冠賀說,從評估量表「心情溫度計」中睡眠、緊張感、情緒低落、自責感項目,可評估是否為自殺高危險群。他分享「一個秋天的故事」,體會自己是一群人生命中的重要過客,他表示,把遇到個案狀況實際演出來,帶入討論議題讓大家感同身受,未來服務個案時可減少很多困惑。臺中榮總關懷訪視員劉克祐說,參加故事發表整理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都是重新跟自己對話,對工作成長很有幫助。
訪視員以戲劇表演呈現與個案相處故事,促進自我成長。
訪視員以戲劇表演呈現與個案相處故事,促進自我成長。
研討會邀請臺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理事長劉蓉台、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萬心蕊授課,與會者收穫滿滿。臺中市政府社會局社工師劉小菁說,戲劇方式很有創意,訪視員演出很真誠,讓他反思自己工作態度,自殺防治工作需要高度熱誠,面對工作挑戰。曾是訪視員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碩士班學生吳姿儀,再度體會跟自殺個案相處真的非常辛苦。他說,雖然訪視員被社會污名化很嚴重,但他們很努力要讓自殺個案回復正常生活,看到他們辛苦奮鬥故事,對訪視員工作充滿希望。
臺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理事長劉蓉台。
東吳大學社工系主任萬心蕊。
臺中慈院社區健康中心高專賴怡伶說,雙方合作過程中分享彼此真心,團隊互動緊密,以成長和學習找到繼續前進的能量。訪視員願意真誠對待自殺個案及從中自我學習成長的心讓他最感動,希望大家能更關心訪視員。臺中榮總精神科訪視員督導林千彙說,這是很好的合作方式,雙方服務區域並不重疊,希望資源共享共榮,共同為市民服務,讓大臺中更好。
(文/湯智斌、賴怡伶;圖/湯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