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五十入經藏 同仁跨志業演繹滿法喜
一九六六年, 上人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濟貧救苦,走過半世紀,基金會特別規劃跨志業經藏演繹,臺中慈院同仁在簡守信院長率領下廿八日前進花蓮,演繹說法展現力道與美感,震撼全場,換來全身痠痛與心靈法喜,從而體會慈濟五十年,並不是理所當然,而是 上人投注多少心血,換來的艱辛成果。
臺中慈院同仁排練過程全心投入,表情專注。
臺中慈院同仁排練過程全心投入,表情專注。
臺中慈院同仁排練過程全心投入,表情專注。
慈濟五十周年演繹《無量義經》,臺中慈院同仁參與《慈濟五十》還有《德行品》兩段落,人文室同仁陳美佳早在醫院安排大家利用下班時間練習,讓大家熟悉動作,廿八日搭火車前往花蓮路程中,同仁們依然不忘把握時間複習勤練。不同院區、跨志業同仁次日「合體」後,部份內容修改,連續兩天不斷練習、走位,午餐、晚餐都簡單以餐盒解決,稍事休息繼續苦練,就寢時,同仁分享各自戰果,原來膝蓋都有程度不一的「烏青」,隨著動作越來越精準,大家對正式演出也更有信心。
營養組同仁魏辰珈說,一次次彩排,都讓他忍不住感動到起雞皮疙瘩、頭皮發麻,看所有同仁從生澀到熟稔,整齊畫一的動作真的很攝心。
除經藏演繹練習,難得的花蓮行也安排晨起薰法香、志工早會,繞佛繞法於卅日清晨在精舍展開,黎明沁涼的空氣沈靜了大家的心,難得殊勝因緣,醫療志業六院與執行長首次同台,簡院長以林俊龍執行長名字聯想到「飛龍在天」,花蓮、大林慈院高瑞和、賴寧生院長「和氣生財」、「合和互協」生生息息、生生滅滅把慈濟的精神往前推。臺北、臺中慈院趙有誠、簡守信院長則是「誠正信實」,台東、關山慈院張玉麟、潘永謙院長則連到「張騫通西域」,特別的創意,炒熱全場氣氛,陣陣笑聲迴蕩在精舍。
簡院長說,雖然是音同字不同,但張騫突破跟西方聯絡的困難,在最偏遠地區,把漢朝的典章制度帶出去,走出典範,值得我們學習,在慈濟的道路上也要勇猛精進,讓慈濟志業迎向全球。
精舍繞佛繞法沈靜同仁的心。
精舍繞佛繞法沈靜同仁的心。
精舍繞佛繞法沈靜同仁的心。
正式演出於下午兩點開始,超過三萬人,同時間在全臺九地同步入經藏,活動結束後,回顧三天來的收穫。年紀最輕的病房副護理長何亞蓁直說「跟臺中慈院的家人們參與了一場大型盛會,收穫很大。」社區護理組護理長范姜玉珍期許自己「成為慈濟的一顆種子,藉由慈濟五十演繹,更深入瞭解慈濟,繼續走接下來的五十年。」檢驗科簡如慧主任與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副護理長王佳玲「全身痠痛之餘,法喜充滿。」護理部張梅芳主任、蔡淑芳副主任首次感受慈濟大家庭的震撼,來自全球慈濟人合和互協、凝聚的力量,讓他們感動,以身為慈濟一份子為榮。
醫師們也有滿滿感恩。神經醫學中心林英超主任說,親自走過,才能真正感受,有機會參與盛會,對慈濟會有更深感情。放射科王耀明醫師幾天活動中,體會知足惜福、和合互協,享受眾志成城、使命必達的法會,在 上人引導下,見證慈濟人的相遇最美。馬英九總統脫稿演說,講起他對慈濟的了解,核醫科陳慶元主任看見他眼眶泛紅,發現「以前以為慈濟做那麼多,快被當成沒有感覺的空氣,原來有些事不一定要講出來,做就對了。」
復健科蔡森蔚主任因去高雄榮總幫醫學生考試,演出當天趕到花蓮,明知道上不了台,仍兼程參與法會,他說,每次聽入經藏《無量義經》音樂,都有不同的感動,尤其演繹配上音樂,更讓人忍不住眼眶泛淚,未來有機會一定要把握演繹機會。莊淑婷副院長也有同感,他說,慈濟五十周年一輩子也只有這一次,再苦、再難都值得。
簡院長在演繹中擔任「大船師」,引導眾生離苦得樂,運載眾生共渡生死河,達涅槃彼岸,「戲份」很重,表情到位之餘,肢體動作更是講求精準,再三練習的結果,膝蓋嚴重烏青,走路也開始吃力,隨行服務的同仁魏辰珈趕緊幫忙換上厚護膝。
用心用力參與慈濟五十周年盛會,臺中慈院同仁法喜充滿。
用心用力參與慈濟五十周年盛會,臺中慈院同仁法喜充滿。
用心用力參與慈濟五十周年盛會,臺中慈院同仁法喜充滿。
用心用力參與慈濟五十周年盛會,臺中慈院同仁法喜充滿。
用心用力參與慈濟五十周年盛會,臺中慈院同仁法喜充滿。
用心用力參與慈濟五十周年盛會,臺中慈院同仁法喜充滿。
曾參與多次演繹的簡院長說,此次演繹跟以往不同,困難度不在手語而是肢體,這種辛苦特別的是要在演繹過程中體會到力道,軟硬交叉的過程,重點是要團隊在同一動作上取得一致協調,雙掌出去的力道,只要一個人做不好,所有人就要反覆做到好為止,腿部、手部跟全身的肌肉都跟著緊繃,跟以前演繹版本比較,已經進階到「動作版、西部片」。
簡院長進一步闡釋他特有的解讀,慈濟演繹過程有不同的版本,從最早的合唱到手語,再從手語加動作,現在則是肢體為主、手語為輔,符合當今趨勢,更有現代感,可以稱之為「慈濟人的武林」。而在世界動盪不安的環境裡,練就慈濟剛柔並濟的獨門功夫,背後的內功是愛,不瞭解慈濟精神就做不出演繹力道的精髓 。
透過肢體動作表現慈濟實際參與幫忙的事情,更能瞭解慈濟不是理所當然,是 上人付出多少心血、歲月換來的成果,演繹要強調的就是那份堅毅的精神、困難的突破,藉著不同志業體,跨科、跨院複雜的呈現,最後完成演繹,代表未來不只是單一醫院、單一科部,而是要跟慈濟緊密結合,發揮更大的動能,感受過去,也更要對未來要有所承擔。
(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