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之家與市府社會局攜手護弱勢 簽約宣示「善循環 愛陪伴」
台中慈濟護理之家三月起提供廿五個「免自付額床位」,收治由臺中市各區家庭福利服服務中心評估轉介的失依、中重度以上失能,經濟困難者。護理之家與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十八日上午舉辦盛大簽約記者會,共同宣示攜手照顧孤苦無依民眾。護理之家住民長輩精神奕奕演出「太鼓呼拉拉」,讓全場感受用愛陪伴發揮的力量。
與會來賓合影。
莊淑婷副院長、簡守信院長與呂建德局長簽約後合影。
護理之家與臺中市政府社會局簽定合作專案,呂建德局長指出,失依、失智老人愈來愈多,很感恩慈濟伸出援手幫助,看見慈濟護理之家與醫院提供全人式照顧,住民不只是住下來,還有結合園藝治療與宗教關懷,希望透過完整照顧環境,長輩康復後還能回到社區,真正體現善的循環、愛的陪伴,在大愛精神下,期盼有更多善心民眾、機構及企業共同響應,加入老人照顧行列。
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則表示,長照是臺灣面臨的嚴肅問題,問題背後不要只考慮到財源問題,而要考慮如何整合社會善心人士的力量,慈濟是社會善心最重要的一個代表,讓這份力量與公權力結合,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相信涵蓋的面、照顧的面,一定會讓世界看得到。
事實上,來自弘道老人基金會居家服務個案何伯伯在緊急狀況下,早已率先入住。七十三歲的他,獨居、無家屬,寄人籬下多年,今年三月底突發中風,行動、語言能力出現困難,在外院治療後仍屬重度失能,經社會局評估後入住慈濟護理之家。基金會社工非常肯定團隊努力,「這裡不只有家的溫馨,復健、營養上都可以做得更完善。」
臥床多年的賴先生,七十歲,其實符合申請政府補助資格,有心照顧的妹妹總覺得社會還有很多人要幫助,決心一力承擔,先是雇用外勞照護,天天騎機車往返送菜,但「外勞天天講手機也不打掃環境,如果不答應借錢給她,動輒威脅走人。」外勞返鄉後,希望哥哥得到更好照顧,決定送護理之家,卻缺乏足夠資源與條件,怕哥哥未來成為下一代的負擔,年過六旬還當臨時工,賺取菲薄薪水支應費用,如願獲社會局補助入住社政床,讓她卸下心中大石頭。
她說,台中濟護理之家環境整潔,有營養師調配飲食,感冒有醫師開藥十分方便,比家裡好太多了,感恩慈濟人幫忙照顧哥哥,他也呼籲需要的人可以向相關單位申請。
個案賴先生的家屬代表獻花。
住民長輩「太鼓呼拉拉」帶動氣氛。
「從事長照十幾年,發現部份需要被照顧的弱勢族群,或因資格不符等因素,沒辦法得到政府相關福利資源幫助,最後造成家人沈重負擔,透過慈濟基金會補助安置,家屬也能放心的託付給養護之家,避免遺憾發生。」台中慈濟護理之家個案管理師游琇文這麼說。
台中慈濟護理之家負責人莊淑婷副院長則表示,這次跟市政府合作專案,各區家庭服務中心與長照中心協助評估,社會局確認失依、失能程度後,護理之家接手後續照顧事宜,除社會局補助外,護理之家全額補助食衣住行費用,期待在完善的照顧下,能恢復身體機能,讓長者回到熟悉的地方。慈濟提撥一年一千萬元護持護理之家關懷社會弱勢,是件很有意義的事,讓需要幫助的人有個溫暖的家。
華雨精舍明聖法師除了平時提供宗教關懷,記者會特地到場,並提供現烤麵包給護理之家住民加菜。各界人士關懷形成的善循環,正是弱勢族群能獲得愛陪伴最大後盾。
(文、圖/公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