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陪伴 護理發揮同理安心安身
醫療人員面對疾病,都知道「不能急」,不管是治療方法或照顧步驟,都要照步來。時代變化,多數人不懂得與身體對話,因此,護理同仁的耐心協助,就成了協助疾病痊癒的最佳良方。
◎罹癌恐懼 護理陪伴去憂慮
「預防醫學中心」是服務健康人的單位,來來去去做健檢的人很多,但最多只待一天,但細心的護理師依然用關懷照顧的心,把他們當成家人。五十一歲的楊先生體會最深,他從沒想到健檢單位的護理師竟是陪伴走過恐懼的好幫手。
預防醫學中心敘事護理海報(預防醫學中心提供)
已經四十年菸齡,楊先生雖然知道吸菸對身體不好,但也沒真正決心戒除。因此再次來到臺中慈濟醫院健檢中心排檢查,張美惠護理師發現他過去癌胚胎指數偏高又屬於高危險群,建議他增加低劑量肺腺癌檢查,楊先生欣然接受。沒想到右肺葉發現一塊約一點八公分不規則狀結節,醫師懷疑可能是肺腺癌。楊先生的心情彷彿跌進深淵。
低劑量肺腺癌檢查出的右肺葉不規則狀結節(預防醫學中心提供)
張美惠貼心預約切片,等候檢查的幾個星期楊先生每天坐立難安,反覆想著「萬一、一萬」個可能。於是美惠成了可以傾聽陪伴的人,他耐心回應著楊先生想到的各種疑問,甚至透過通訊群組第一時間傳送資料細節安定他的心情。
張美惠護理師透過通訊群組安定楊先生心情(張美惠提供)
期間,楊先生最怕家庭因他「萬一」罹癌失去照顧,跟太太抽空尋求偏方,美惠充分理解沒有阻止,但也默默在適當機會引導他們回到正確治療軌道。終於切片結果出爐:右上肺葉不規則狀結節應該是嚴重發炎造成的結締組織,還沒有癌化,只要固定追蹤就好。
幾個星期心情像三溫暖的起伏,楊先生決定戒菸,而且發願要好好把握人生做有意義的事,美惠覺得好有成就感。健檢的額外服務,改變一個人與一個家庭的未來。(採訪/江柏緯;改寫編輯/謝明錦)
◎反覆感染 教導無菌護理耐煩奏功
57歲劉先生因肛腺堵塞發炎造成膿瘍,已在臺中慈濟醫院經歷過引流清創治療,復發回診時抽血發現,白血球、血小板指數偏低,由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臀出現膿瘍,由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劉張惠泉收治入院。
10B病房敘事護理海報(10B病房提供)
因劉先生有糖尿病、心臟疾病病史,第一次術後傷口恢復不理想,才會再次感染住院。劉張醫師只能再次引流清除膿瘍滲液,但傷口又寬又深,傷口照護是恢復的重要關鍵。這回運用「濕敷療法」治療,紗布浸泡生理食鹽水和抗生素藥水,把紗布塞入傷口,約兩指節深度的傷口要填塞五片才能填滿。
每八小時換藥,八分的疼痛指數讓劉先生痛到飆淚,護理同仁都先讓他吃止統痛藥、打止痛針,緩解疼痛。更因傷口照護特殊,換藥都要採取無菌原則,護理師安排出院前準備更必須耐心,每次換藥要邀請家屬學習,指導家屬操作,手把手的教導,就是避免傷口再次感染。不熟練的家屬要戴上無菌手套就是個困難重重的動作,護理師從沒有不好的聲色,反而更耐心指導。處理紗布的程序也比一般照護更麻煩,但護理同仁知道,這時候耐煩才能換得劉先生的健康。
康復後的劉先生重回職場工作(呂榮浩攝)
果然,比家人更有耐心所獲得的回報是劉先生傷口恢復得更好,回診也更健康。好消息傳來,護理同仁的臉上增添了寬慰的笑容。
(採訪/呂榮浩;改寫編輯/謝明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