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大肚往診 簡院長規劃療程降低個案照護負擔
婦女節這一天,台中慈院往診團隊前往龍井、大肚地區關懷,探訪接受骨髓、眼角膜移植的獨居老人;長期照顧丈夫與二兒子的媽媽;慢性病纏身又跌倒受傷的老太太。團隊除了瞭解病況與規劃後續治療,更重要的是鼓勵與陪伴繭居在家的個案,援助貧病相依家庭,降低家屬的照護負擔。
忽冷忽熱的三月春季,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帶領往診團隊,送暖三位高齡長者。在一棟公寓四樓,訪視志工按了數次門鈴,好一陣子才聽到63歲的羅先生前來開門,接近失明又獨居的他似乎正準備午餐。寒暄過後簡院長確認羅先生眼睛情況:左眼已無光線感,而接受角膜移植的右眼視力模糊,甚至有脫皮、滲出分泌物情況。簡院長清潔分泌物並詢問:「有固定回診眼科嗎?」羅先生表示,除了眼科也會回診血液腫瘤科,因為過去罹患白血病曾接受骨髓移植。


羅先生指著頭皮進一步諮詢:「自從做化療後我頭頂經常破皮流血,我懷疑是骨髓移植排斥造成的……」簡院長趕緊確認皮膚狀況,並請羅先生放心:「化療多少會影響但問題不大,不過以後請居服員用我們的藥膏塗抹就好,千萬不要用碘酒,那反而會刺激皮膚。」聽到症狀能改善,羅先生似乎有了信心,接著詢問手掌脫皮、虎口攣縮如何解決。簡院長扳動羅先生緊縮的拇指,評估需要搭配熱敷與持續復健,隨即安排團隊聯繫復健醫學部往診,協助製作副木護具並指導復健,羅先生也期待著往診。


72歲的林秀絨由長子負責照護,二兒子已往生。他因為腰椎凹陷導致下肢麻痺,簡院長蹲著確認雙腿伸展與痠痛程度。林秀絨補充說明,現在生活完全倚靠助行器,甚至得爬的上下床!長子也表示,媽媽每個月會回診打針,雖然效果不明顯但多少有改善病況;媽媽不願開刀也是因為要照顧中風臥床的丈夫。長子帶著簡院長到客廳後的屏風探望爸爸,簡院長蹲下問候:「有哪裡不舒服嗎?」對方微弱的回應後,院長輕拍著肩膀鼓勵與祝福,長子表示長照人員一周來四次,減輕了照護負擔。


簡院長對林秀絨和長子說明:「建議林女士安排全面檢查,透過核磁共振確認神經壓迫的情況,再評估安排適合的治療方式。」治療規劃讓大家心情稍微得到安定。陪同的師姊拿出收據說:「院長,這是他們上次捐功德款的收據,他們每個月都有捐竹筒喔!」長子接過收據也順勢拿出這次要捐的竹筒。簡院長和慈濟志工感謝林秀絨一家人又重又滿的愛心,大家在互道感恩的氣氛中離開。


82歲陳許阿葉原本家住苗栗竹南,騎腳踏車時被不良少年推倒後需要長期復健,女兒有家業無法全天照護,但仍協助媽媽在臺中租屋就近孝親。陳許阿葉近期因青光眼又跌倒一次,坐著輪椅迎接關懷團隊。簡院長握著他的手問候:「最近有哪裡不舒服嗎?」陳許阿葉在眼睛前揮著手回答:「眼睛霧霧的看不清楚。」女兒補充說明,經過檢查醫師表示青光眼已經末期,轉身拿出一大包裝滿處方籤的塑膠袋給簡院長看,兩人蹲下來檢視藥袋內容,青光眼、白內障、乾眼症、糖尿病……各種藥,光早上就要吃八顆藥!簡院長驚訝之餘詢問有沒有整理?女兒苦笑著表示還有另外兩包,已經整理成早中晚三大袋。


「眼睛霧霧的看不清楚。」陳許阿葉不斷重複唸著,女兒解釋媽媽有痴呆現象會一直插話,簡院長起身進一步關心:眼睛會痛嗎?之前會視線模糊嗎?能看到幾根手指?陳許阿葉一一回覆且回答正確,簡院長的問診讓他稍微安心,後續雖然還是一直說視線模糊,但也謝謝院長協助關心眼睛問題。簡院長請往診團隊安排慈院的眼科檢查,希望改善陳許阿葉最在乎的問題。


簡院長表示,能夠走出醫院直接幫忙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讓病人感受到希望,即使是簡易的傷口照護和解答疑問都能讓病人安心,千萬不要讓孤獨壓過求醫的鬥志;有些個案即使恢復的效果不大,還是能提升自我照護能力,減輕家人負擔。婦女節這天,關懷團隊也看到辛苦的媽媽與女兒照護家人的辛勞,定期的關懷活動對個案家庭成員的身心都是重要的支援,也是能帶來希望的訊號。(文、圖/陳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