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髓演繹啟發 台中慈院同仁宗門營深化領悟
台中慈院持續精進醫療,更努力提升慈濟人文。簡守信院長七月率領一百七十八位同仁參與《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難得經驗讓同仁領悟佛法,法髓深印心靈。延續演繹法喜,九月廿二日至廿四日,台中慈院卅九位同仁回到花蓮參與靜思法脈宗門營,其中近七成學員都曾參與經藏演繹,透過宗門營深化心靈洗滌之旅。

慈濟基金會每年舉辦靜思法脈宗門營,今年疫情趨緩,恢復實體課程。營隊主題「守志奉道,弘法利生」,三天兩夜課程以「法脈」、「宗門」及「四大志業與願景」為主軸,帶領全臺四大志業體參與同仁共同探討佛法智慧,深化對慈濟宗門的理解,並瞭解慈濟最新脈動,實踐於志業服務。
七位慈濟志業同仁掌佛教旗與慈濟旗,帶領四大志業代表走入大講堂,揭開營隊序幕。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致辭強調,他相信證嚴上人最希望四大志業能夠做到的就是人人能合心;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則表示醫療有兩個面向:專業與人文。「人文」就要藉法脈宗門精進共修,進一步達到「術德兼備」。


台中慈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陳昱廷、陳義豪、職能治療師余沛珊,及慈濟護理之家物理治療師紀家明等四人是經藏演繹老戰友,此次一同參加法脈宗門營,更承擔隊輔。陳昱廷三天兩夜課程下來,用「幸福」二字形容自己的心情。他因承擔隊輔認識不同志業體學員,瞭解大家如何遵循上人的法,實踐在日常生活及志業工作,充份展現合和互協精神。陳昱廷表示,參與宗門營身心靈都沐浴在上人的法中,感受慈濟宗門法脈內涵,他也期許自己能度化他人,讓人人都能有這樣的幸福感。


課務團隊為接引更多青年加入慈濟行列,安排跨志業交流「共知、共識、共行」課程,以工作坊模式請學員設計方案。物理治療師陳義豪與同組學員脫穎而出,創意發想「KOL一日系列」獲現場學員票選為第一名,他代表上臺發表方案,獲得滿堂彩。陳義豪認為各志業體同仁都是愛與包容,才能合和互協完成這個專案發想。他表示從四月開始入經藏到九月參與法脈宗門營,覺得今年是最幸福的一年。他說在入經藏過程中體會佛陀的一生,比對營隊課程中的「法脈宗門綱要」課程,更能瞭解慈濟一路走來的篳路藍縷,發願要緊緊跟隨師父證嚴上人的腳步。
職能治療師余沛珊從台中慈院啟業服務至今,已是第二次參加法脈宗門營依然收獲滿滿。他因工作關係常與慈濟環保輔具平臺合作,在課程「大愛啟動、四大合和」中,聽到顏博文執行長分享輔具平臺的成果,讓他更加瞭解慈濟做的遠比他知道的要多,透過營隊讓他更瞭解慈濟四大志業的脈動。


與精舍師父「飲一杯智慧的水」,是眾多學員期待的時刻。慈濟護理之家物理治療師紀家明承擔隊輔,有幸在引導德澄師父到小組入座時,私下請教師父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師父的開導讓他學會轉念,化解無明煩惱。職安室蔡幸芳與德璒師父分享,雖然曾是慈青,進入職場後卻很少再參與慈濟活動。今年七月參與經藏演繹,他邀請婆婆、先生觀賞後,家人轉而支持他參與慈濟活動,終於促成參與宗門營,他內心覺得:「因緣終於俱足了。」德璒師父回饋: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


護理部專科護理師護理長劉宣瑢今年因轉任管理職,有幸參與經藏演繹,他深刻體會入經藏的過程,是上人要將《無量義經》這部經典傳承給弟子。他坦言承擔管理職壓力很大,但也因為透過經藏演繹,學會運用佛法在工作;護理部督導張珮毓雖然是基督徒,聽聞謝景貴師兄「土敘強震馳援」分享裡,身為穆斯林的土耳其志工胡光中對災民、難民孩童的付出,明白共同有「愛」的信念,就可以跨越宗教與種族隔閡,讓他不排斥繼續參與慈濟活動。


台中慈院卅九位同仁在參與法脈宗門營後,不僅豐富自己的心靈,也為慈濟的宗門和法脈傳承留下深刻印記。未來將落實佛法在工作,不僅在醫療領域發揮作用,也讓更多人感受到慈濟的愛與關懷。
(文/卓冠伶;圖/卓冠伶、賴廷翰、王玉仙、曾樹城、人文真善美志工吳明土、張麗敏、張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