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親關懷巡梭大里潭子 醫療慈善愛鋪路
跨過穀雨進入立夏,天氣總帶著變化,涼意和濕熱交疊、細雨與艷陽交替。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拔苦予樂」的腳步沒有因氣候改變。五月五日法親關懷三戶案家就在醫院附近的潭子區,人文組特別加碼安排,邀請江永旭師兄二度會面大里區游福能師兄,讓同為脊髓損傷的傷友相知相惜。慈濟人的愛,讓案家走出絕望、看見希望!
游福能師兄三年前因處理回收物不慎摔倒,造成脊髓損傷臥床至今,平時除了到醫院復健,在家全靠父母親打理起居。簡院長四月曾牽線同為脊髓損傷的江永旭師兄與游福能見面打氣,一個月過去,游師兄的心情與生活仍不見起色,讓院長十分掛心,五月再次促成兩人的相見。
雖然兩位傷友上次已互加即時通訊軟體好友,但文字傳達訊息總是受限,永旭再次見到游師兄仍有分享不完的話題。他鼓勵游師兄申請電動輪椅,離開躺床的生活,才會有無限的可能。賣彩券、學畫畫、網路經營小生意,斜槓的永旭能自立更生,不讓家人擔心,展現了「心不受限,身就不受限」的最佳典範。除了生活的分享,復健之路上,永旭最為推薦臺中慈院的中醫針灸。他表示長期透過謝紹安醫師的針灸,讓原本毫無知覺的脊椎竟能感覺到「痛」。簡院長協請當區志工為游師兄安排交通及掛號,盼師兄能讓中醫傷科主任謝紹安針灸復健,找回「痛」的感覺!
「希望未來兩位能搭電動輪椅一起去做環保,一起學畫畫,未來一起辦畫展!」簡院長在離開前許下心願,盼藉由永旭的陪伴,病友間的相知相惜,能助游師兄走出生命的另一條路,看見希望。
團隊離開大里區,驅車回到潭子,當區志工早已在詹師姊家門口等候院長。詹師姊罹患巴金森氏症十多年,長年用藥已無法有效控制症狀,2011年為臺中慈院第一例接受「深部腦刺激術」的個案。看到簡院長的來訪,詹師姊拿起筆以注音寫下「院長平安」,開心的心情全寫在臉上。詹師姊當年接受手術後,病情獲得控制,有效減輕顫抖的情況,現在不僅能寫字表達,還能使用手機、平板薰法香,然而師姊心裡最放不下的是自退伍後開始服用憂鬱症及失眠等藥物、身心有狀況的兒子。師姊兒子求助簡院長,自述有忘東忘西的症狀。院長鼓勵他多走出戶外曬太陽、與人互動,減少依賴藥物,並邀約他來參與社區浴佛。離去前,詹師姊以手語比出「感恩,我愛大家」引來滿屋的歡笑聲,慈濟人的關懷總是帶來光明與希望。
眼睛雖然看不清楚,但聽到簡院長厚實的聲音,環保志工林師姊的女兒趕緊起身迎接。師姊女兒先天性白內障六歲才手術,但為時已晚造成終生弱視,足不出戶;84歲的林師姊則因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經常骨折,右腳膝蓋開了十次刀,近日又因坐骨破裂及胃出血住院中。師姊女兒雖在模糊的世界裡,但心裡清楚掛念著母親病情,簡院長給予醫療建議,並傳達對他們的祝福,表示臺中慈院做為法親的後盾,會盡全力提供醫療協助。簡院長離去前再三叮嚀當區志工要持續關懷林師姊的情況。
偌大的透天厝,從客廳到房間整理得乾乾淨淨,很難想像屋裡住著77歲的老父親林先生,獨自照顧腦膜炎的女兒長達49年。案女出生六個月時感染腦膜炎躺床至今,手腳逐漸萎縮、身體也越捲曲。老父親向簡院長表示,女兒身體捲曲的狀態,連照服員都難以幫忙,最終還是由自己親自照顧。老父親領著院長到浴室,分享自己如何替女兒洗澡,熟練的動作加上幾個簡單的器具,老父親從經驗中學習到智慧,也讓人看見父愛如山高。簡院長讚歎老父親的樂天知命,回程路上向志工提議為案家浴室安裝扶手,守護安全。
簡守信院長一直秉持「人間就是診間」的理念,走入社區關懷,雖然無法即時緩解疾病的疼痛,卻能膚慰孤寂無助的心,幫助他們重新點燃希望的火,以愛鋪路,讓善的力量得以延續。
(文、圖/卓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