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慈院慈悲關懷 暖法親慰感恩戶
清明連假前,簡守信院長四月一日周五持續法親關懷,從潭子出發,將法親之愛送進大里的資深師兄家中,不忍感恩戶年僅十歲女孩不明病情,腹部大如懷胎卻查不出病因,特地登門訪視。簡院長期待慈善結合與醫療專業,早日脫離貧病相依困境。
74號快速道路開通拉近臺中各區地理距離,也讓慈濟人藉著通路,心愈靠愈近。簡院長一日下午一點從臺中慈院出發,穿過太平區,短短廿分鐘抵達大里區。跟著師兄、師姊腳步,進入游福能師兄居家,一眼可見客廳靠牆臥床的游師兄,及守在床邊的年邁雙親。
簡院長握住游師兄的手問「有力嗎?」將無形的力量扎扎實實傳遞給師兄。(卓冠伶攝)
簡院長比讚,肯定游師兄雙親「用心就是專業!」(卓冠伶攝)
回溯兩年前,游師兄當時因處理回收物不慎摔倒,造成脊髓損傷臥床至今,平日除到醫院復健,在家靠父母親一點一滴力量協助復健。簡院長握住福能師兄的手問「有力嗎?」將一股無形的力量扎扎實實傳遞給師兄,得知師兄目前已能用雙手撥動湯匙自行進食,不禁稱讚師兄雙親--游國師伯、林鳳師姑兩位資深的慈濟委員「用心就是專業!」
簡院長並以同為脊髓損傷者的醫療個案江永旭為例,將他從臥床多年到成為口足畫家的過程勉勵游師兄,允諾安排兩位見面,彼此交流鼓勵。
緊接著探視高齡九十四歲的余金海師伯,委員號599號的他,在慈濟路上精進長達四十五年,可說是「慈濟的寶」。目前獨居的師伯在幽暗的客廳等候簡院長,陪伴他的是聲聲佛號,簡院長一身醫師白袍在昏暗的室內顯得特別光明,彷彿為法親帶來一盞健康的明燈。
簡院長一一檢視余師伯用藥。(曾秀英攝)
簡院長透過簡單理學檢查瞭解余師伯帕金森氏症症狀。(卓冠伶攝)
金海師伯近年罹患帕金森氏症,伴隨走路跌倒、吞嚥困難、心臟等症狀,他最大的心願是「可不可以不要吃這麼多藥?」余師伯帶點孩子氣的口吻向簡院長求救。不捨師兄身體承載如此多的病痛,簡院長一一檢視師伯各種慢性病用藥,請大里區志工安排余師兄到臺中慈院看診,重新評估用藥及後續醫療協助。
關懷終站位於大里舊社區巷弄,沿著彎彎曲曲的狹長道路走進大里志工關懷近八年的感恩戶家庭,多年互動建立良好關係,主要關懷對象是年僅十歲卻有著懷胎婦人般大腹便便的小女生。
簡院長走過大里舊社區狹長巷弄,走進感恩戶家庭。(曾秀英攝)
簡院長拿著繪本,用平易的方式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卓冠伶攝)
國小女生並沒有憂慮自己的健康,滿臉稚氣好奇的看著一屋子客人。簡院長拿著繪本,親切問女孩書上內容是什麼,用平易的方式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媽媽說明領有障礙手冊的孩子,智能比不上一般孩子,而且從小體弱多病,學校驗尿發現尿蛋白指數異常,並曾被醫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但未服用藥物。
女孩擁抱大里和氣組長魏玉珍師姊,濃厚感情溢於言表。(曾秀英攝)
簡院長與大里志工留下慈善結合醫療足跡。(卓冠伶攝)
「這樣的情形確實不尋常」,簡院長建議安排時間帶孩子到臺中慈院評估,看一下是什麼情形。一行人離去前,小女孩依依不捨緊緊擁抱大里和氣組長魏玉珍師姊,濃厚感情溢於言表,說明慈濟志工付出真心,在社區發揮慈善力量濟貧扶弱,打破貧病相依循環的重要關鍵仍得結合醫療專業。(圖、文/曾秀英、卓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