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員相聚臺中慈院充電 提升抗疫堅韌力
「現在時常碰到護理人力不足甚至連護理長也在卡班的情況,就是因為確診,隔離整個造成人力的影響非常大。」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一段話道出醫療院所心聲。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為了幫第一線醫護適應疫情高壓,舉辦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研討會,希望能在身心平衡、健康管理、壓力調適得到提升,讓大家在工作職場、個人成長上有更多面對困難的正能量。
中區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研討會在臺中慈濟醫院舉行。(陳彥儒攝)
「身心怎麼去承受疫情壓力」成為護理組織急需處理的議題,全國聯合會依序在北東南中四地舉辦研討會,中區內容由臺中慈院護理部主任張梅芳規劃。「新冠疫情真的讓我們很難受,確診變化球造成人力極大的壓力與混亂。」張梅芳主任指出,唯有護理人員身心健康才能夠給病人最好的照護,因此安排「心理、健身、蔬食、抗壓」四場演講,期望幫助護理人員身心更強韌,在疫情風暴中堅持下去。
「護理是醫療的骨幹,能夠把護理穩住做好,提升醫療肯定會做得不一樣。」簡院長的致詞為研討會拉開序幕。臺中場次總共有237人報名參加,來自虎尾天主教若瑟醫院的專責病房護理長楊嫈櫻,指著牆上靜思語:「莫因他人的批評而失去熱心,我覺得非常對應現在的醫護人員。」他感慨即使從事護理二、三十年也深受疫情影響失去耐心,因此希望從研討會上學習如何充實身、心、靈的健康。
簡守信院長致辭時分享三年來疫情對醫護同仁的影響。(陳彥儒攝)
張梅芳主任向在場學員介紹研討會內容與四位講師。(陳彥儒攝)
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黃裕達,用問答測驗逗得台下笑聲連連。黃主任提醒:「瞭解為什麼選擇這個職場會影響到工作的成就感,因此要先瞭解自己才能進一步在職場中獲得快樂。」他叮嚀五個在疫情中要時常保持的心態:促進安全、保持平靜、維持工作效能、保持與人聯繫、記取教訓避免再錯。「大家情緒上可能是疫情悶久了,氣氛、口氣上不是那麼好。」預防醫學中心高專賴秋蓉表示,黃裕達的課程讓她重新充電,反省不足也補足新知,期許練習去看到每一個人的優點,而不是去想對方為什麼就是缺那麼一點。
黃裕達主任有趣的問答測驗逗得學員笑聲連連,也順勢帶出自己的工作內容。(陳彥儒攝)
透過「人」的手勢不同觀點,黃裕達主任(右下站立者)講解同理心的重要性。(陳彥儒攝)
由於常態性的居家防疫政策,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許涴淇教大家簡易的體適能檢測和室內運動,藉由目標設定與漸進式訓練來提升身體素質。「來,請跟著我一起做……」講師帶領學員實際演練,就連工作人員也跟著一同伸展筋骨。許涴淇甚至走下講臺調整大家的姿勢,並且多次強調運動要正確、適合,千萬不要疏忽運動累積的傷害。
職能治療師許涴淇(右)為張梅芳主任(左)調整手肘姿勢。(陳彥儒攝)
學員們配合許涴淇的口令練習室內運動伸展筋骨。(陳彥儒攝)
午飯過後由臺中慈院營養科主任楊忠偉接棒。由於生態保護與健康養生的風氣,全球有多達3.9億人口選擇蔬食,許多演員歌手、科學家甚至運動員都響應吃素。楊主任藉由線上問答方式檢視吃肉的影響,並且準備精緻點心獎勵答題觀眾,這也是他和營養科同仁腦力激盪開發的創意料理,希望透過美味讓更多人接受蔬食。楊主任呼籲原型蔬食能降低三高危害,新冠染疫者也可以選擇蔬食降低身體負擔幫助恢復。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師林中誠分享茹素心得,當初是為了環保開始嘗試,後來因為信仰佛教更堅定了茹素的慈悲理念。吃素十年,個性變得平靜柔和不亂發脾氣。「我還是蠻鼓勵大家多吃素。」素食也改善林中誠生活習慣與三高數值,蔬食課程也讓他更堅信:改變飲食能為氣候環境有所幫助,讓自己的心更祥和。
中山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李選教授演講「抗壓」。放滿圖文的簡報,就像教授的人生經歷一樣精實。他表示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的VUCA時代已經到來,若無法改變外在環境,就由內增加韌度素質來承受壓力;提升能力去解決壓力。李教授以馬偕博士名句「我情願被燒盡也不願腐朽」鼓勵大家積極進取、付出,才有機會產生更多價值。「不要想外面的壓力不存在,而是我有更好的韌性、我有免疫力可以抗拒它。」面對疫情,李選提醒護理人員不用害怕,精進自我才是對抗壓力的最佳態度。
楊忠偉主任表示原型蔬食能降低三高危害,新冠染疫者也可以選擇蔬食降低身體負擔幫助恢復。(陳彥儒攝)
李選教授建議以「韌性」與「賦能」來因應「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的VUCA時代。(陳彥儒攝)
(文、圖/陳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