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誌搜尋
護理之家滿月 同仁「三心」陪伴 家屬放心
二月八日護理之家啟用滿月,同仁短短一個月,努力營造出「家」的氛圍,積極與住民及家屬互動,設計許多活動,不僅住民住的歡喜,也讓家屬安心。
護理之家一月八日啟用,轉眼已經滿月!短短一個月,護理之家護理同仁、照服員與慈濟志工都把住民當成自己的長輩每天晨昏定省,照護生活起居,為阿公阿嬤翻身、拍背、洗澡、餵食,陪他們聊天、唱歌、看電視,讓他們不會覺得寂寞。家屬更是肯定同仁與志工「耐心、愛心、細心」陪伴。
春節後,住民陸續回到護理之家,恰巧二月八日周六護理之家滿月,同仁們帶著阿公阿嬤做燈籠,還一起切蛋糕慶祝護理之家滿月。職能治療師鍾孟修帶動長輩們跟著「保庇」歌聲,做手部敲擊運動,靈活雙手,再帶著大家畫線、寫數字、黏貼,完成一個個美麗的燈籠。
長輩們不僅動手還要動腦!鍾孟修帶領做燈籠過程中,還要臨機提問「元宵節是農曆幾月幾號呢?」反應比較快的阿公阿嬤,順口答出「一月十五」,有些則要在家人引導下,才能正確回答。鍾孟修說,畫線條、寫數字,都是手腦刺激,加上問答,能讓長輩腦筋轉一轉,使頭腦反應更好,否則整天臥床或安靜坐著,可能會使頭腦越來越不清楚,身體也會變得僵硬。
這樣多元設計活動,其實開始得很早,像一月八日護理之家才啟用,細心的護理師賴筱婷與社工師蔡靜宜,就發現剛入住的謝先生與楊阿伯分別在一月十一日與十二日生日,和吳佳儒護理長討論後,就在一月十一日周六舉辦了首次慶生會,讓住民與家屬非常驚喜。當天陳鶯鶯師姊帶動「感謝天感謝地」手語歌,同仁與志工端出生日蛋糕,接連用閩南語、國語、英語唱出生日快樂歌,臥床的謝先生拿著氣球花打拍子,楊阿伯笑得合不攏嘴。
又像一月底春節前,同仁也特別設計「塗」春聯活動,讓住民與家屬感受年節氣氛,大家用棉棒沾金粉塗滿挖空字型的地方,撕下外框貼紙,充滿喜氣的「春」、「年」斗方就完成了,這些斗方還可以一個個串成吉祥話,展示在床頭。活動看似簡單,同仁卻必須事先挖空印字浮貼在紅紙上,成為外框貼紙,一夥人忙到半夜才準備好全部材料,看到長輩與家屬完成作品後的開心模樣,疲累全部消散。
慶生會前一天入住的阿珠阿嬤,曾經在家屬陪伴下參與慶生會活動,真切感受到歡樂氣氛。入住時阿珠阿嬤沒辦法認人,講話困難,現在簡直判若兩人,他的媳婦鄭惠珠描述,回家過春節時,阿珠阿嬤聽到來拜年的親戚聲音就能說出名字,讓家人大為驚訝。原本在其他醫院治療時,醫師不看好阿嬤頭腦的復原狀況,沒想到入住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兩個多星期,復原狀況超乎預期。鄭惠珠說,應該是護理之家同仁與志工的愛心耐心,還有細心照顧與陪伴,讓阿嬤很開心,頭腦跟著活起來。
來自高雄的玉女阿嬤因為骨折需要醫治,居住神岡的兒子李水謀接媽媽來臺中慈院手術,治療告一段落後,又擔心母親回高雄沒有人照料,於是繼續在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接受照顧。李水謀說,媽媽有人陪聊天、看電視,情緒很好,也讓他很放心。
吳佳儒護理長表示,護理之家在醫療外,設計動態活動,目的不僅是讓長輩活動筋骨,也同時帶動家屬參與,透過互動過程,讓護理之家充滿家的溫馨,不會讓長輩覺得被遺棄。從啟用當天的兩位住民,一直到滿月的十六位住民,護理之家同仁營造「家」的初衷不變,也將秉持初衷,繼續服務有緣入住的住民。
(文/馬順德;圖/馬順德、吳佳儒、蔡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