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誌搜尋
守護法親一如家人 簡院長親訪盡心力
慈濟法親常相隨,年事已高的資深法親,需要更多關懷。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四日赴豐原區探視三位法親,不論是車禍後穩定照顧的師姊、行動不便靜養的師兄,還是罹癌仍帶著腦麻孩子投入慈濟志業的訪視幹事師姊,院長關心他們的健康狀況之餘,也請人文室安排進一步檢查、會診,為守護法親們的健康盡心力。
◎院長往診探法親 志工把握機會問診
張寶桂師姊過去很投入慈濟,民國九十九年回花蓮承擔人醫年會的香積圓滿任務,運載器具返家途中,在苗栗三義路段發生車禍,腦部重創,住院兩個月,意識逐漸恢復,家人跟外籍看護人員一路陪伴照顧,目前身體狀況穩定。師姊腦部裝有引流管,自述會頭痛,簡院長指出,下次回診將安排神經內科評估,了解後續是否需要更多醫療介入。
車禍意外事發那年,同行返回花蓮的陳品如師姊,這天也特別前來。陳師姊說,「寶桂師姊很用心,為了迎接全球家人,細心設計餐點與擺盤,期望人人賓至如歸。我們沒有忘記這些法親,也會與當區師姊用心關懷。」
簡院長檢查張寶桂師姊(左)神經狀況。(曾秀英攝)
陳品如師姊(左)向簡院長(右)說明張寶桂師姊當年車禍受傷情形。(曾秀英攝)
多位當區社區志工身體微恙,把握機會前來問診。簡院長一併關懷、檢視,骨折與慢性疾病問題,建議進一步檢查,也請團隊後續給予關心跟協助。
抵達林德寬師兄的家時,他早已在門前等候。看師兄走起路來並不穩定,簡院長關心詢問,原來師兄幾年前膝關節退化,曾經置換右膝人工關節,但術後未積極配合復健,反而導致走路更加疼痛,進而影響左腳支撐,因為行動不便也就無法再做慈濟。
◎八十二歲不必愁 醫療進步選擇多
院長幫師兄量血壓,雙手觸摸兩腳膝蓋關節,建議師兄再到醫院評估,以免日後雙腳行動都受影響。家人擔心師兄年事已高,難以承受再一次手術。院長說明,現在醫療進步,檢查後也許不一定要置換關節,也有關節鏡的另一種選擇。何況醫院為許多高齡長輩做手術的案例比比皆是,師兄聲音洪亮,精神活力十足,「八十二歲還年輕,還可以做很多事。」
德寬師兄曾當過十二年里長,也做過農會幹事,相當急公好義,滿屋子都是匾額。也曾是慈濟大護法,除投入醫療志工,也提供場地作為環保站。民國八十二年起每個月去花蓮慈院作志工,每次為期五到八天。他跟在慈濟醫療志業將屆三十年的簡院長一見如故,一群師兄師姊們熱熱鬧鬧,十分開懷。
簡院長檢查林德寬師兄(左)心臟情形。(曾秀英攝)
法親們為林德寬師兄(右一坐者)唱祝福歌。(曾秀英攝)
另一名特地出席的張文欽師兄,則是三年前參與社區營隊活動時不幸發生車禍,壓到胸腹部造成內臟受傷、血管破裂,送往鄰近醫院急救,期間還發生敗血症,復原過程坎坷。好不容易有些進步,半年後又因辦理長輩喪事過於勞累不慎摔倒,後腦著地導致腦出血,之後又分別因胃出血、膽囊炎陸續開刀。
師兄過去也積極承擔醫療志工,現在身體狀況不佳,表達能力也受損,無法再做慈濟。簡院長以聽診器了解他的心肺功能,希望讓醫院能有機會照顧這些曾經護持慈濟的法親,請人文室安排師兄來院,做更多詳細的評估,討論未來如何給予更細膩、完整的協助。
文欽師兄的病情有可能需要更多的醫療介入,熱心的林德寬師兄立即包了兩包紅包表達慰問與勉勵,師姊感恩婉謝,一番推辭,最後決定以德寬師兄的名義捐款護持慈濟,眾人一片歡喜。眾人唱祝福歌為彼此祝福,展現滿滿的人情味,離開前,文欽師兄原本嚴肅下沉的嘴角,也似乎對未來揚起新的希望。
◎不畏命運多舛 慈濟路上勤精進
最後一站是劉秀足師姊家。師姊命運很坎坷,三十三年前因難產生下腦麻及重度智能障礙的女兒,無法說話且生活大小事都無法自理,包括:吃飯、喝水、大小便等。先生在外建立了另一個家庭,他認命的揹著女兒做慈濟,卻感恩的說「是借女兒的時間來讓我做慈濟,很感恩女兒成就我、先生讓我長智慧。」
簡院長檢查劉秀足師姊(右)呼吸狀況。(曾秀英攝)
劉秀足師姊批小飾品擺攤維生,對多舛命運毫不怨尤。(曾秀英攝)
「愛一個人很苦,因為很痛,才會放下。」曾經煎熬痛苦流淚度日, 上人的法幫他度過難關。兩年前罹癌動手術,曾經有肺部纖維化症狀,如今肺功能正常,簡院長再次幫他確認,都沒有問題。師姊照顧孩子同時,也批一些小飾品擺攤維生,毫不怨尤,從她身上不但感覺不到一絲苦。還承擔訪視幹事,化悲痛為助人的智慧,用特別敏銳、悲憫的心,關懷其他窮苦人。
(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