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阿嬤術後大出血 血管攝影栓塞止血救命
八旬李阿嬤胰臟癌手術後大出血,由於出血的小血管十分罕見,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與影像醫學部跨科攜手六小時,透過血管攝影進行栓塞,成功止血搶救生命。
有糖尿病史的八十一歲李阿嬤,一年多來食欲極差,她說:「看到食物就想哭,吃不下飯,只能用開水泡飯囫圇吞棗進食」,卻也總是說:「我自己的病,我知道」堅持不看病,直到出現黃疸而就診,臺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從X光發現膽結石,想透過支架夾出結石,意外發現腫瘤,並經切片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胰臟癌。
一般外科吳永康主任執行胰臟腫瘤切除手術,過程十分順利,但到第七天出院前,阿嬤突發大出血陷入昏迷,由於「大部份胰臟手術後滲漏出血,是常見的合併症」,通常都由內科先做胃鏡,一旦發現內出血,燒灼止血即可,但阿嬤的出血量大到根本看不到出血點,吳永康主任緊急請影像醫學部共同合作,透過血管攝影,逐一檢查每條血管,經過六小時找到出血點在脾動脈接下來的小分支血管,立即栓塞,阿嬤的血壓終於穩定下來。
吳永康主任指出,胰臟切除後重建接口的部份有很多,包括:腸子、總膽管、胃等臟器,而這些臟器均富含血管,吻合處的粗糙面,在慢慢癒合的過程中,一些細胞死掉脫落,就可能出血,這些在胰臟術後最可能發生出血的部位及血管,一般在左胃動靜脈最多,胃跟小腸吻合處也很可能出現,醫師處理上都有經驗,但阿嬤出血點是屬於不常見的血管與位置。
影像醫學部徐嘉君主任進一步說明,術後腸胃道急性出血多以原供應血管的機會最大,阿嬤是比較罕見的例子,他說:「一般胰臟手術的出血點,都來自胃動脈及其它細小吻合分枝 ,每條分枝血管像線路密密麻麻交叉,也有可能來自非胃動脈的血管,所以必須一條條確認,加上年長的病患血管有輕度粥狀動脈硬化,增加施作難度。」
「阿嬤的出血血管十分少見,來自脾動脈近端的小分枝血管,出血點只有零點一、二公分,雖然出血點那麼小,飆起血來就像加壓的水管,一直亂晃,血不容易止住,除非能把血管關掉,否則仍有致命危機。」吳永康主任強調,以高齡阿嬤才動過刀的情形,再開第二次手術並不太適合,因此,透過血管攝影栓塞,阻止繼續出血,這方式對病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