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後早期下床活動護理指導
點擊數: 426
手術後早期下床活動護理指導目的:
1.預防因肺擴張不良,導致的發燒、肺炎及呼吸困難。
2.增加腸蠕動,以利排氣,並降低腸阻塞的發生。
3.儘早恢復體力。
4.可以減少術後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
手術後運動的時機:
1.麻醉清醒後,只要體力許可,任何時刻,皆可執行床上運動。
2.手術後第一天鼓勵下床活動(包括坐輪椅活動),以減少肺部、肢體合併症的發生。
床上運動
1.用雙手固定傷口處,採深呼吸方式,由鼻子緩慢吸氣,使腹部鼓脹後,噘起雙唇再緩慢的吐氣,使肺完全擴張。
2.儘量旋轉手臂劃大圓圈,做肩部的外展動作。
3.儘量活動四肢,以增加血液循環。
下床的方法
1.下床前,需注意身上管路的固定 (例如:大量 點滴瓶、引流管、尿袋等 ),大量點滴瓶需儘量高於注射部位,引流管可綁在衣服的衣帶或直接放在上衣 的口袋,尿袋需低於腰部。
2.採漸進式下床活動,在意識清醒時,先抬高床頭,採半坐臥約五至十分鐘後,若無不適反應,再坐於床緣,兩腿下垂著地,一樣約五至十分鐘後,若無頭暈情,即可在家屬協助下坐輪椅活動或下床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