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外)科-腦中風日常生活照顧護理指導
一、 何謂腦中風
當流向腦部的血液受阻時,造成受影響區域中的腦細胞死亡,便會發生中風。
二、腦中風的高危險因素
1.年齡:年紀愈大愈易發生中風。
2.高血壓:腦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3.糖尿病:長期高血糖會加速動脈血管硬化。
4.心臟病
5.小中風(暫時性腦缺血):曾有腦中風病史者以後發生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6倍。
6.抽菸、長期酗酒:吸菸者為非吸菸者的2倍。
7.高血脂:血脂肪太多易促使動脈硬化
8.其他相關危險因素如感染、氣候溫度的變化、暫時性腦缺血、遺傳因素,服用避孕藥、肥胖、缺乏運動、吸食安非他命、紅血球過多症、藥物…等
9.曾發生心肌梗塞、其他心血管疾病 ( 除了心房顫動和心肌梗塞)、周邊動脈。
三、腦中風的徵兆
1. 面部、手臂、或腿部、尤其當發生在身體一側時的麻木、無力或癱瘓。
2. 單眼或雙眼突然視野模糊或視力下降。
3. 突然發生無法解釋的、劇烈的局部頭痛
4. 說話或理解簡單語句困難。
5. 突然發生的意識混亂、說話言語困難或理解障礙
四、腦中風的日常生活照顧分食、衣、住、行四方面及其他:
(一)、食
◎ 管灌飲食
1.應依循營養師指示使用配方,避免自行改變濃度及份量。
2.灌食前後,須洗淨灌食器具。
3. 灌食前先回抽評估消化情形,若回抽量超過50~100cc,應考慮延後該餐或停止灌食。
4.食物的溫度,以接近體溫最適宜,勿過冷或過熱,灌食時請將病人頭頸部抬高30°,灌食結束後1小時才能放平。
5.速度要平均,不宜太快,以免病人嘔吐或不適。
6. 灌食後須以30~50cc 開水沖洗管子。
7.二餐之間可給予30~50cc 開水,以補充水分(須限制水分攝取之患者除外)。
8.飲食在室溫下放置不宜超過30 分鐘,超過時間請勿食用。
◎一般飲食
1.均衡飲食,定食定量。
2.飲食烹煮應選用植物油,避免使用動物性油。
3.避免抽煙、喝酒及服用含咖啡因的飲料,不宜過度進補。
4.刺激性食物(茶葉、辣椒、火鍋)可酌量食用。
5.少量多餐,食物儘量切成小塊狀幫助消化。
6.嗆到或咳嗽時,應停止餵食。
7.吃飯時採坐姿或半坐臥姿勢。
8.食物採半固體→固體→液體食物之漸進方式餵食。
(二)衣
1.以穿著舒適、方便,更換及洗滌容易為原則。
2.避免穿過於合身的衣服,以免穿脫不便。
3.鞋子以防滑的布鞋為宜,避免繫鞋帶鞋子,以預防鞋帶鬆脫絆倒。
(三)住
1.病人房間宜明亮且有良好照明設備。
2.不論屋內、外,走道均應維持暢通。
3.房間擺設儘量不要變動。
4.浴室最好有扶手及加裝防滑墊。
5.以坐式馬桶較安全。
6.床高以兩腳下床剛好碰到地面為最理想。
7.床旁最好有床旁椅,放置位置以不影響移位為主。
(四)行
1.如果病人不能自己翻身,則兩小時應協助翻身一次,以避免壓瘡。
2.患肢日常應施行復健訓練(依醫師建議執行)。
3.如病人平衡及協調力差,則需有人陪伴,協助者須站於肢體較無力之患側。
4.行動不便之病人宜協助先採躺至坐→坐至椅子或輪椅上,或依建議選用適當的助行器或輪椅協助下床活動。
5.搬運病人時應注意避免拉扯無力之肢體,以免造成脫臼或骨折。
(五)其他
1.中風後肢體會發生感覺障礙,病人對冷、熱、觸、痛等感覺較麻木或完全喪失,替病人熱敷取暖時,應注意避免燙傷。
2.中風後的復健及心理建設非常重要,家屬與病人必須先有接受此不幸事件的心理建設,千萬不要怨天尤人,消極退縮,應建立起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此困難,認清任何的腦傷一定會造成腦功能障礙,導致神經功能缺損,範圍可能包括認知功能異常、肢體癱瘓、行為與人格的改變等,而唯有病人家屬能明白,互相接納支持,以積極的態度,配合醫療團隊的協助,才能讓中風病人達到最好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