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異位性皮膚炎護理指導
點擊數: 455
一、病因:
不詳,最常被認為導因為過敏或是免疫學異常,有過敏體質家族史(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
二、症狀及徵象:
症狀以癢及皮膚乾燥為主,其病灶分佈及型態則視年齡而改變:
(1)孩童型:病灶分佈較廣,多集中於手肘及膝關節屈側(關節窩)、脖子手腕等處,皮膚因長期搔抓而出現苔癬化,以溼疹性皮膚炎表現為主。
(2)成人型:約有 5%~10%的病人會延續到二十歲,其病灶與孩童型類似,但主要以慢性溼疹表現為主。局部皮膚苔癬化更明顯,變厚變粗均非少見,膚色也較深。
(3)常見檢查及檢驗:血液檢查及尿液、糞便檢查
(4)治療及處置:
1.第一線治療
A.保濕、潤滑:凡士林,Urea。洗完澡馬上用最佳【此時水分停留在皮膚上最多】
B.局部類固醇:急性期,藥膏塗抹在患部【發炎部分佔體表面積較少時】
C.抗組織胺藥物:口服及止癢藥膏【搔癢情形較嚴重時】
D.抗生藥膏:預防、控制感染【當皮膚出現破損時易被感染】
E.局部塗抹免疫調節劑藥膏:嚴重且全身性的發炎【且上述方法效果不明顯,發炎部分佔體表面積較多】
2.第二線治療
A.紫外線照光治療
B.口服或注射類固醇
(5)護理重點及指導:
1.飲食控制
A.成人少吃牛奶、蛋、海鮮,醃的、燻的、罐頭食物和人工色素的果汁、糖果,竹筍、香菇等,嬰幼兒則除非已知對特定食物過敏,則無飲食限制,以均衡飲食最佳
2.良好的睡眠,保持心情開朗
3.避免接觸灰塵、塵螨
4.穿全棉衣物,寬鬆衣物,避免粗纖維的衣物
5.洗澡時避免過清潔及過熱,勿洗過久
6.用於皮膚之物品盡量不要含酒精、香精等
7.洗完澡,稍微擦乾身體後,使用保濕、潤滑劑,一天至少使用一到兩次。
8.抑制搔癢:剪指甲(手指甲剪圓),一癢就先用不含類固醇止癢藥膏。
祝您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