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坊間常見養肝劑
坊間常見標榜有強肝護身的保健食品,琳琅滿目,這些產品一般依主成分及效用,可分四大類:
A﹑肝庇護劑:
肝庇護劑,含有包括維他命B群、氨基酸、核酸、肝臟萃取物(肝精)以及與肝內解毒或新陳代謝相關之成分等。當肝臟受到嚴重損傷及破壞,如急性肝炎時,由體外供給會幫助肝臟新陳代謝機能的藥物,應該都有所幫助。
例如:促進肝細胞再生和提昇免疫力的卵磷脂、促進肝細胞代謝活力的維他命B1、修補肝細胞增強解毒功能的肝精、防止脂肪在肝臟累積並促進脂肪自肝臟中迅速排除的泛酸(又稱維他命B5)、使有害的肝毒物自腎臟排除甲硫胺酸等,這些藥物對於肝臟的各種機能多少有所助益,具有輔助預防及治療肝炎的價值,但並無對抗病毒之效果,治療肝病之效果尚被爭論與存疑。
B﹑生藥製劑:
一﹑水飛薊素(Silymarin):
存在薊草中,能穩定肝細胞的細胞膜,減少肝細胞的損害,並能減低肝膽中異常的脂質變化,促進肝膽分泌,加速毒物的排除,亦有報告表示可抑制肝纖維化,為治療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脂肪肝之輔助製劑。
二﹑膽汁酸製劑 (Ursodexycholic acids)
原本是從熊膽提煉出來的成份,目前以合成的方法製造,具有利膽及促進膽色素排泄作用,賦活肝細胞及解毒功能,促進維生素B1、B2吸收、酯化及肝糖生成。由於能增加肝的血流量,也能改善肝功能及調解免疫力,因此也用於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療。
三﹑甘草甜素製劑 (Glycyrrhizin)
甘草甜素是由甘草抽出的有效成分,可治療過敏疾病、具有抑制肝細胞炎症的效果,降低血清GOT, GPT濃度。對於使用干擾素無效的病例,靜脈注射可能有效,口服的效果,則尚待進一步的研究。不過長期大量使用時,應注意水腫和血鉀降低等副作用。
C、中藥製劑
中醫主「辨證論治」,是依所謂「症」來診斷下藥,肝病可分:肝經濕熱型、寒濕型、脾虛肝剋型、腎陽虛、腎陰虛型、血瘀阻絡型、氣虛型及水濕阻滯型等,目前市售中藥「固有成方」中以清熱利濕退癀作用為主,例如「許x助養肝丸」乃以龍膽瀉肝湯為主劑,適用肝經濕熱引起之脅痛口苦,耳聾耳腫,小便赤澀。但脾胃虛弱者宜慎用。其它如「小柴胡湯」適用於往來寒熱,心煩喜嘔,胸痛,脅下痞鞭,但並不是對於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都有效,不對症時不但沒有效反而會有副作用出現。而黃連解毒湯對裏熱實證有瀉火之作用。
長期服用來路不明或標示不清之藥品,完全背離中醫依症下藥的精神,反而容易造成病情延誤。唯有遵從專業醫師指示進行治療且定時檢查才是上策。
一般人以為中藥無副作用,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使用藥物時,應選擇藥理明確,安全且符合適應症的藥物才可以,否則只會加深對肝臟的傷害而已。
D、民間藥:
藥用植物用於養肝的種類繁多,各家祕方,不盡相同,作用仍以清熱利濕退癀為主,例如肝炎草(鴨趾草科)、含殼草(繖形科,俗名:老公根)、黃水茄(茄科)等,這些口碑相傳的民間藥,雖然具有某種程度之效果,但其成分複雜,且無任何科學的統計及實驗支持其療效,以訛傳訛甚至誤用的機會也較多,產生副作用的機會也較大。尊重並信任專業,不要迷信「特效藥」或「祕方」,才是正確的用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