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師心承師志 62菩薩同行慈濟宗門人間路

 

臺中慈院今年受證62位同仁,21日一早穿著西服、旗袍,個個莊嚴,簡守信院長前去恭賀,歡喜表示,大家都變得漂亮了,更有一份道氣。他相信大家經過一年培訓,對慈濟應該已經深刻了解,往後在醫院的醫病之間,就更多了一分的關懷,就像師兄姊與感恩戶的動人互動。他期許大家把握因緣,呈現臺中慈濟醫院的團隊精神最好的一面。在歲末祝福場合能凝聚大眾的心,在未來走得更踏實穩健。

◎把握因緣肩扛擔 宗門路上共伴行

響應簡院長號召,參與培訓的同仁彼此邀約共伴,人數突破過去。他們個個有本因緣簿、大藏經。

簡守信院長恭賀同仁,歡喜表示,大家都變得漂亮了,更有一份道氣。(周士龍攝)

簡守信院長恭賀同仁,歡喜表示,大家都變得漂亮了,更有一份道氣。(周士龍攝)

六十二份志工背心與慈誠委員證一字排開,莊嚴整齊。(陳麗雪攝)

六十二份志工背心與慈誠委員證一字排開,莊嚴整齊。(陳麗雪攝)

護理部督導許琦珍回想,九二一地震時就感受到慈濟人的大愛,二十年時間過去,一直想加入慈濟,卻因緣不具足而有種種理由,遲遲沒有付諸實行。這幾年在臺中慈院跟著參加慈濟活動,常被詢問為何還沒受證,又看到上人年紀越來越大還在關心苦難人,於是投入培訓。他表示,受證只是開始,身為醫療人員最大的幸福是職志合一,可以把慈濟精神用在病人身上,圓滿照顧好病人,進而影響年輕同仁,傳承慈濟法脈。

護理部督導何玉萍從事護理工作就碰上SARS風暴,當時一種責任感支撐他在護理工作上不退縮,覺得這樣付出就夠了,但來到慈濟卻覺得可以做的好像還很多。他說,培訓啟發了我的慈悲心,讓我更了解慈濟,因為慈濟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眾生。

護理部督導許琦珍表示,受證只是開始,未來會把慈濟精神用在病人身上。(周士龍攝)

護理部督導許琦珍表示,受證只是開始,未來會把慈濟精神用在病人身上。(周士龍攝)

護理部督導何玉萍歷經SARS風暴不退縮,委員培訓更啟發了慈悲心。(周士龍攝)

護理部督導何玉萍歷經SARS風暴不退縮,委員培訓更啟發了慈悲心。(周士龍攝)

病房護理師張詞涵就學時已是慈青,來慈院一年多,整天在病房忙碌,沒時間想到精進的事。他非常歡喜能夠培訓:「重新找回感動,找回大學當慈青的初發心。」他期許受證後除了服務病房病人,可以付出的空間更大,希望有機會加入義診、國外賑災,將感動分享給周遭親友。

中醫部針灸科主治醫師馮紀新觀察覺得,慈院是善的環境,每個人都很和善。他認同上人理念與慈濟精神,常聽上人開示,知道上人如此慈悲,帶領大家一路往前,決定培訓慈誠,行入菩薩道。馮紀新感動說:「上人為佛教為眾生,從來不強調自己,心心念念只為眾生。」他表示,職志合一是很好的修行,從診間走到戶外,結合鄰里訪視、個案往診,感受病人真的很苦,行醫可以感受更多無常與因果,印證佛經所說,誦經外更要走進人群去付出。

護理師張詞涵就學時已是慈青,委員培訓讓他重新找回感動,找回慈青初發心。(周士龍攝)

護理師張詞涵就學時已是慈青,委員培訓讓他重新找回感動,找回慈青初發心。(周士龍攝)

中醫部馮紀新醫師認同上人理念與慈濟精神,決定培訓慈誠,行入菩薩道。(周士龍攝)

中醫部馮紀新醫師認同上人理念與慈濟精神,決定培訓慈誠,行入菩薩道。(周士龍攝)

社區健康中心同仁王耀進初進社會在花蓮慈院工作,求好心切不懂得排解壓力,一次休假回家時,因壓力造成心肌炎,住加護病房住半個月。那時他母親正在培訓委員,照顧他忙得身心俱疲。社區師兄師姊不只關懷陪伴母親,也經常到醫院探視。王耀進說:「我們不相識,師兄姊不只來探視我還為我祈福,感動到現在都不能忘記」!所以當主任邀請他一起培訓時,王耀進沒有遲疑就加入慈濟大團體。同單位培訓委員的許齡尹也是耳濡目染,看見主任走在前面帶領,與上人心念相依,就把握搭上今年列車。

社區健康中心王耀進感念師兄姊在生病期間無私陪伴,受到主任邀約沒有遲疑加入慈濟大家庭。(周士龍攝)

社區健康中心王耀進感念師兄姊在生病期間無私陪伴,受到主任邀約沒有遲疑加入慈濟大家庭。(周士龍攝)

社區醫學中心陳慶元主任(右二)與賴怡伶主任(左一)帶領王耀進(左二)與許齡尹(右一)兩位同仁完成培訓受證。(周士龍攝)

社區醫學中心陳慶元主任(右二)與賴怡伶主任(左一)帶領王耀進(左二)與許齡尹(右一)兩位同仁完成培訓受證。(周士龍攝)

物理治療師林秀玲剛開始培訓時,知道應該要素食,但卻沒有信心能否長期持續,於是先從少吃肉開始,逐漸覺得沒有不好而轉為完全素食,更從自己親身體驗勸病人吃素。他說受證後就是一位真正的慈濟人、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不能少他的一份力量。

影像科同仁黃伯諺說自己常在滾滾紅塵中迷失,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培訓走出幸福圈才知自己的幸福。他反省自己與同事相處,常固執自己想法,培訓時聽到精舍師父分享「對的人要跟錯的人道歉,是求一個圓。」震撼了他,明白遇事必須理直氣和。有次在醫院工作整天,感覺已經很累,接任務推著大機器到四人病房為病人照X光。他指出,大機器進病房,其他病床勢必要移動,只見照X光的病人家屬一床床跟其他床家屬道歉。他看到這場景:「這時候,我轉念了,一點都不覺得累了。」黃伯諺從家屬道歉的身影,看到溫馨、念轉心轉也堅定跟隨慈濟人腳步,在生活工作中落實上人的法。

影像醫學科黃伯諺說自己常在滾滾紅塵中迷失,培訓走出幸福圈才知自己的幸福。(周士龍攝)

影像醫學科黃伯諺說自己常在滾滾紅塵中迷失,培訓走出幸福圈才知自己的幸福。(周士龍攝)

護理之家紀家明(左一)很榮幸跟著護家團隊與復健科團隊的夥伴,完成一整年培訓,一起受證。(翻攝紀家明臉書)

護理之家紀家明(左一)很榮幸跟著護家團隊與復健科團隊的夥伴,完成一整年培訓,一起受證。(翻攝紀家明臉書)

護理之家同仁紀家明在臉書分享他的心情,他寫道:許多人問我「為何想參加培訓」,其實我也沒有很偉大的理由,單純是在職場工作的這幾年,被無數志工的無私付出感動,隨著團隊家訪,看到許多家境苦難的情景,又看著志業體夥伴,能依循自己的信仰與精神,體現出勇敢承擔與恆持的毅力。紀家明表示,很榮幸跟著護家團隊與復健科團隊的夥伴,完成一整年培訓,一起受證。

◎夫妻同道 臻上法親菩薩行

不只同事邀同事,還有先生邀太太一起同行菩薩道。前花蓮慈院院長、現任臺中慈院癌症中心主任高瑞和和夫人吳映伸、復健科主任蔡森蔚與夫人林怡雯、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謝世榮和夫人裘君慧、內科部主任宋育民及夫人鄒秀容,都是夫妻同師、同道、同行菩薩道。

謝世榮主任在醫療上必須承擔生死一瞬間的壓力,他表示,受證後要把學到的上人的法,運用到生活,尤其誠正信實更重要。謝主任到慈院服務半年後,夫人裘君慧從教職退休,相隨到慈院做志工貢獻所學照顧一樓花草,只要明月師姊、翠花師姊有需要就一起關懷病人與案家。裘君慧表示,在慈院做志工,做有興趣的事,心情很快樂,又先生工作忙、壓力大,就近照顧。她也參加慈院《法華經》讀書會,深入佛法,更發現兩千多年前佛陀講經內容,與孔子儒家思想相契合,也與現在社會呼應,從不懂,到深深愛上佛法、愛上慈濟,現在的他日日法喜。

◎親緣轉法緣 體悟佛法圓滿榮董

受證行列也有同仁為家人圓滿榮董,跟親人多結一份法親及慈濟的善因緣。2001年黃娟娟剛受證不久後到花蓮慈院擔任醫療志工,身體有點狀況,回家後檢查出癌症,先在臺北慈院治療,因為家住臺中就轉回臺中慈院。那時剛好遇上醫院評鑑,社會服務室有人離職正需補缺,他想自己擔任醫療志工領隊,體力也還行,應該可以幫忙,就順緣成為慈院同仁。病體不等人,黃娟娟最後轉住心蓮病房,無助害怕時提起正念,抄寫《無量義經》,獲得啟發:「什麼事都是從小做起,時間到一定有所收穫,雖不是馬上看得到,但就像埋在地下的種子終究會長成大樹。」他明白將來無法承歡膝下照顧母親,因此想捐榮董為母親植福,沒想到母親認為病中的女兒更須為自己植福。母女便一起成就好事。上人祝福娟娟:「雜念去除,萬緣放下!」黃娟娟表示,既是職志合一,只要體力可以,一定要做到最後一刻。

腸胃內科主治醫師林忠義和太太陳麗偵也在今年圓了莫忘先人的願,由兒子林彥達代表接受上人授證祝福,為二十五年前往生的父親植福在人間。陳麗偵最大的體會是,以往自己只看到現在忘了過去,上人常說莫忘那一人,那位當初舖路開道的人。「但公公往生很久,所以我們忘記。但今年圓滿後,覺得公公好像又跟我們在一起不曾走開。」懷念不是只有祝福而己,而是可以去多做些什麼,視生如死、視死如生。

黃娟娟圓滿榮董。(賴廷翰攝)

黃娟娟圓滿榮董。(賴廷翰攝)

陳麗偵師姊(右)與兒子林彥達(左)合影。(陳麗雪攝)

陳麗偵師姊(右)與兒子林彥達(左)合影。(陳麗雪攝)

想師豆的樂音揚起,林彥達捧著爺爺林憲男的榮董證,緩緩走上舞臺,代替往生二十五年的爺爺受證。一百八十幾公分,貌似韓國帥哥的大二型男,正在美國加州攻讀電腦資訊工程,林彥達慶幸代替從未見面的爺爺受證。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3月返臺,以線上課程繼續學業,他說要將今天的感動,繼續用愛與善延續下去,做一個更優質的人。

(文字\公傳室謝明錦、馬順德、人文真善美賴秀緞、林嘉君、吳陳梅燕、陳寶滿;攝影\公傳室賴廷翰、人文真善美周士龍、陳麗雪;錄影\公傳室江柏緯、呂榮浩、人文真善美章宏達)

延伸閱讀

:::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人才招募 | 網站地圖 | 全文檢索 | 各項聯絡電話 | 無障礙專區 | 衛教天地 | 國際醫療中心


台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427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
電話:04-3606-0666

   :::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人才招募 | 網站地圖 | 全文檢索 | 各項聯絡電話 | 無障礙專區 | 衛教天地 | 國際醫療中心


台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427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
電話:04-3606-0666

youtube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youtube-titleyoutube-iconsYoutube-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607c3.png  facebook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facebook-titlefacebook-iconsFacebook-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f4bd1.png  instagram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instagram-titleinstagram-iconsInstagram-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55f6f.png

 youtube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youtube-titleyoutube-iconsYoutube-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607c3.png   facebook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facebook-titlefacebook-iconsFacebook-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f4bd1.png   instagram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instagram-titleinstagram-iconsInstagram-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55f6f.png

© 2023 台中慈濟醫院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本網站內容為台中慈濟醫院所有,未經允許請勿儲存、散佈、重製部分或全部內容進行商業用途,一切內容僅供使用者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

© 2023 台中慈濟醫院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本網站內容為台中慈濟醫院所有,未經允許請勿儲存、散佈、重製部分或全部內容進行商業用途,一切內容僅供使用者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