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做福慧紅包知感恩 揪團接棒付出傳心意
「來慈濟第八個年頭,第一次參與製作福慧紅包,發現技巧是靜下來、動作要確實又輕柔,過程中能發揮療癒身心的作用。」臺中慈院身心醫學科專科護理師張植泓揪團參與二日的人文活動,在各種細節的製作過程中體會付出的喜悅。他說,以前從師父手中拿到紅包很開心,往後再拿到福慧紅包,肯定會有更多感恩。
臺中慈院今年很特別,同仁已在歲末祝福活動中領過福慧紅包了,再幫忙製作社區會眾的福慧紅包,難得的是,參與的同仁熱情不減,活動預定上午七點半開始,不少同仁早早報到,利用上班前的晨光時間付出,近八十人主動很快就將大愛講堂幾條長桌坐滿。
每一年的福慧紅包都有不同的精心設計,活動一開始,中區合心組隊謝金鳳師姊說明今年製作步驟與注意事項,多位師姊分頭指導拆解方式,找對方向,一個步驟接一個步驟完成立體造型。經驗豐富的簡守信院長很快上手,許權振副院長、邱國樑醫務秘書以及內科部主任宋育民等院長室主管也都是一點就通,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謝世榮與同修裘君慧師姊攜手合作掌握技巧,完成的品質之好與速度之快都不在話下。
護理部主管出席踴踴,張梅芳主任為大家留下身影。四位身心科專科護理師張植泓、蔡宜芬、鄭婷瑛與張瑀倫都是第一次製作福慧紅包,相互提醒製作眉角。揪團付出的團主張植泓說,來慈濟醫院第八個年頭,此次是第一次參與製作福慧紅包,把握上班日機緣早點到醫院,初體驗發現其中的樂趣,技巧在於心要靜下來,動作必須確實又輕柔找到對的方向,如此一來就能達到療癒身心的作用。
「自己動手做過福慧紅包,以後再拿到紅包,感受一定就不一樣了,」張植泓表示,以前覺得拿到師父給的紅包很高興,明年再拿到福慧紅包,除了高興之外也能體會製作人的付出,會更加感恩。
復健科住院醫師賴明暐、楊嘉欣是製作福慧紅包新手,喜歡手工藝的賴明暐醫師說,第一次看到有立體感的紅包,要做出立體的感覺,起初會有點小困難,但相信收到的人應該會很驚喜,也能在紅包中看得到製作者的心意。
「每年歲末時分,格外能感受到 上人對所有人的關懷,透過紅包把祝福具象化。」簡院長表示,經由師姊的指導,同仁把福慧紅包的製作落實在每個小小的細節上,每次不同的體驗,都是靜心很好的方式;把握機會參與製作,就能在過程中真正細心體會 上人與精舍師父實實在在細膩的愛與用心,深深感受福慧紅包傳遞的心意和價值。(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