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尋根 印尼四合一志工見證台中慈院人文軟實力
三月春陽和煦,微風輕拂,台中慈濟醫院生態池畔迎著春風,水聲潺潺與鳥鳴交織成一首交響曲。印尼四合一志工返臺尋根之旅,4日來到台中慈院,這趟旅程不僅為了汲取經驗,更希望將台中慈院深厚的人文精神帶回印尼,讓印尼慈濟醫院的醫療服務更加溫暖人心。

簡守信院長與院長室主管親自迎接印尼志工們到來,並帶領大家巡禮生態池。這座生態池由原生植物與循環水系統構成微型生態,不僅是醫院對永續理念的實踐,更隱喻「醫療本質如同自然界中的共生關係,醫療人員與病人之間也需要彼此滋養」。印尼分會執行長劉素美師姊駐足良久,他憶起印尼慈濟醫院籌備時,曾多次向台中慈院取經。如今醫院已啟用,但他謙稱「硬體易建,人文難求」這趟來,正是為了尋找讓醫療更有溫度的秘訣。


大愛講堂的分享會上,資深志工李靜淇師姊的敘述如春風化雨。他從慈濟竹筒歲月的銅板聲談起,說到花蓮義診所的第一盞燈如何照亮貧病交迫人們的暗夜,再到跨國骨髓捐贈資料庫誕生。當靜淇師姊提到與 上人的師徒對話:「心清淨則願堅定」,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印尼陳瑞晶師姊,他疾筆記下這些文字,恍然大悟做慈濟必須保持一顆純淨的心,待人處事應以寬容與善解包容的態度面對一切問題。


服務於社服室志工組的黃明月師姊分享更像一場生命巡禮。他感嘆生命的無常與短暫,表示醫院是集人間苦難最多的地方,每個病人背後都有獨特的故事,每個生命都需要愛與陪伴。他憶起照顧「泡泡龍」的日子,一名患有罕見皮膚病的孩子,洗澡時的痛楚宛如無數針尖刺進皮膚。「三十年來,我看著他從嬰兒長成青年,他的軀體被命運束縛,但心靈卻如風箏般翱翔。」明月師姊唱歌為泡泡龍止痛,當看到泡泡龍用黏連的手指勉強比出感恩的手勢時,他明白醫療的意義早已超越疾病的治療。
印尼黃麗君師姊深受感動,淚水在眼眶打轉。加入慈濟已經廿載,他在印尼慈濟醫院啟用後才開始承擔醫療志工。聽完明月師姊分享,他更加明白醫院裡蘊藏的無數生命故事。「只要你願意走進去,就能看到不同人生故事,並從中學習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他表示,希望未來能更投入醫療志工,用自己的生命走入別人的生命,延續愛與關懷。


簡守信院長以溫暖真摯的話語,闡述慈濟醫療的核心價值在於專業與關懷並重。他強調,醫療不僅是技術的執行,更是生命間的互動與感動。他以脊髓損傷病友江永旭的故事為例,慈濟人不僅協助清創傷口、提供電動輪椅重建行動能力,更透過環境改造與心理支持,讓癱瘓十餘載的青年重燃希望,最終以嘴銜筆繪出生命色彩,甚至成為志工鼓舞他人。簡院長指出,台中慈院的獨特之處在於「說故事」與「說法」,透過醫護人員細膩的陪伴,將醫療轉化為療癒心靈的過程,為病苦家庭注入永不放棄的信念。他也期許印尼慈濟人持續以愛與關懷點燃生命之光,讓醫療超越數字與技術,成為改變生命的力量。
活動尾聲,簡院長為每位志工送上結緣品。陳瑞晶師姊經常在大愛電視臺看到簡院長身影,現在親眼見到本人,內心激動不已。印尼團隊離院時,生態池依舊水聲潺潺,志工們的行囊裝著滿滿心靈能量踏上歸途,尋根之旅終將轉化為願力,在印尼慈濟志業裡綻放出新的生命之花。


(文/卓冠伶;圖/賴廷翰、卓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