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院長醫者父母心 沙鹿往診解苦難
當無常降臨,家庭遭逢巨變時,最辛苦的不僅是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更是那些日夜不休守護在病床旁的照顧者。八月盛夏的午後,台中慈院院長簡守信依循往例走入社區往診,送愛不息,為苦難中的家庭解病、解憂愁。八月二日行程來到沙鹿區,關懷三戶由社區師兄姊提報的慈善個案。
◎醫者傳愛,在苦難中長養慈悲
年邁的雙親頭髮斑白,日夜輪流照顧臥床的兒子已長達四年之久,作息紊亂嚴重影響睡眠,夫妻倆經常起爭執,家庭經濟更陷入困境。謝先生的兒子原本在臺北任職工程師,四年前確診罹患主動脈瘤,為了不讓家人擔憂,他自行前往醫院手術治療,不料手術過程中心臟停止,腦部缺氧損傷。109年9月19日這天,成為謝先生夫妻永遠無法忘懷的心碎日子,再見到兒子時,他已陷入昏迷,從此無法言語。
所有的親情與愛的表達,都回到這間位於沙鹿的透天厝,客廳裡的病床上。他們每天輪流為兒子換藥、按摩、餵食,期盼奇蹟的出現。臺北和臺中慈濟志工接力陪伴,只見夫妻倆對兒子的愛與期盼已逐漸超出身體與經濟負荷,遂提報盼簡院長能前來關懷。


「請問院長,針灸或喝中藥會有效嗎?」謝先生言語中流露出對兒子仍抱有一絲希望。簡院長明白為人父母的不捨,更明白過多的醫療介入對兒子的幫助很有限。院長心疼表示:「此時,最重要的是希望夫婦倆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簡院長一邊為兒子更換褥瘡傷口敷料,一邊耐心指導他們如何正確地照護傷口。隨後,他轉向關懷謝太太的身體狀況。


謝太太因積勞成疾,雙腿不明原因紅腫不願就醫,簡院長查看狀況後遞上藥膏,殷殷叮囑他要按時擦藥並多休息。院長離去前,謝先生不斷表達感謝,身心俱疲的兩位老人家彷彿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院長也允諾會再安排時間來探望,讓謝家在困境中感受到久違的溫暖與安心,彷彿漂泊的心有了靠岸。


◎母愛如山,在變數中考驗智慧
慈濟志工引領簡院長走過長街陋巷,來到不遠處的第二戶關懷。走進客廳,映入眼簾的是一位母親正在照顧臥床的女兒。張小姐離婚已有三十年,早年獨自扶養三個女兒。次女在十年前因感情因素燒炭輕生未遂,造成腦傷而臥床不起。看到簡院長的到來,次女興奮地發出微弱的聲音,臉上的微笑彷彿在表達歡迎與感激。簡院長細心查看他蜷縮的腳掌與雙手,稱讚張小姐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女兒的身體乾淨整潔,沒有褥瘡傷口。母愛的堅強與偉大,在女兒身上表露無遺。簡院長送上營養品,真誠地關懷並叮囑張小姐若有任何需要協助的地方,一定要向慈濟志工反應。慈濟人的關懷,讓張小姐明白他並非一人獨自面對,慈濟會是他堅強的後盾。


◎誠情相伴,在艱難中激發韌力
許小姐的家中同樣充滿艱辛和困苦。他的女兒在四個月大時,因不明原因成為重度肢障,身體癱軟無力、無法言語,僅能仰賴管灌餵食。除了照顧女兒,他還必須協助朋友托育來賺取微薄的收入,維持家計。照顧臥床的女兒走過二十年,許小姐對人生有許多酸甜苦辣的體會,迫不及待與簡院長分享著。簡院長靜靜傾聽他的敘述,也感受到他內心的煎熬與堅強。許小姐知道女兒愛漂亮,每天仍為他編頭髮、換上美麗的衣裳。二十年來得到許多人的幫助,許小姐發願為女兒捐出頭髮,讓他有機會做個手心向下的人,回饋社會。


人生無常,慈濟的愛如常付出。簡守信院長每次的往診,不僅提供醫療服務,更是體現醫者父母心,用心守護每一位病人,照亮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讓他們在困境中依然充滿希望與力量。
(文、圖/卓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