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訪視個案黃桂子告別式 家屬感恩慈濟陪伴接力送愛
黃桂子老家在臺東都蘭,他是慈濟早期在臺東訪視並補助醫療的個案,當年他臉頰長出腫瘤,無力就醫, 上人前往訪視關懷,看到他躺在床上,邊哺育幼子,嘴邊腫瘤還流著血水,境況堪憐,慈濟人提供醫療補助幫他開刀。多年前結下的緣份,直到他往生,告別式上除親友,還有慈濟人陪伴走完最後一程。

其實,黃桂子隨家人移居西部,一度失去音訊,后里區張碧珠師姊等社區志工接力傳愛,每隔一、兩個月就去黃桂子家噓寒問暖。師姊說,老菩薩與家人雖是租屋而居,但有子女圍繞身邊,忙著做回收、做手工補貼家計也能自給自足,行有餘力還常常一百、五百的捐款,是個顧家又很有愛心的老人家。
去年,黃桂子右臉頰又長出巴掌大腫瘤,插著鼻胃管,虛弱臥床,無法自己進食。簡守信院長聞訊於去年一月往診,建議他到臺中慈院住院打營養針,隨即安排住院檢查。當時主治醫師是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切片診斷他罹患的是「良性造釉細胞瘤」,從牙齒長出來的造釉細胞瘤大約卅公分,已侵犯顱底深部,無法手術。與家屬討論後傾向採用支持療法,改善生活品質為主。出院後,黃桂子曾因呼吸喘,五月初再度住院後返家休養,簡院長於月中再度往診。
今年一月十六日,黃桂子在家意識不清,呼吸很喘,送來慈院急診,由耳鼻喉科孫傳鴻醫師收治住院,三日後的一月十九日中午十二時四十分左右往生,安置在地下二樓助念堂,由醫院社工師協助家屬處理後事。二月四日告別式上,黃桂子眾多親友前來悼念,慈濟社區志工也陪到最後。
二媳婦紀佳儀跟婆婆感情有如母女,哭紅雙眼的他說,當年嫁進婆家,婆婆已開完刀,那時就聽先生提起是慈濟幫忙補助,醫師有說會再復發,後來也再動了兩次手術。他眼中的婆婆是個十分勤勞的人,每天運動、掃地、做回收,只要有機會都願意捐款付出,面對多年病苦,其實婆婆心裡也很害怕,最後婆婆不想再開刀時,家人也尊重他的意見。
「就是因為沒有開刀,才會這麼快走,因為沒辦法呼吸也不能搶救,婆婆在世時說不要氣切、插管,讓我順順的去,尊重他的想法不搶救。」講到這裡,紀佳儀忍不住放聲哭了出來,但他還是特別感恩孫傳鴻醫師與簡院長還有慈濟師兄姊,一直對他們很好。
孫傳鴻醫師則說,當初因為吳弘斌主任出國,接手黃桂子阿嬤的醫療工作,這也是兩人的緣份。前後一年時間陪伴桂子阿嬤與家人走過來,過程中看見桂子阿嬤的家人,儘管經濟狀況不佳但親情至深,從一開始對她的不捨,到慢慢面對生命終將會到終點的轉折,一路走來都讓他十分感動。(文、圖/公傳室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