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智同學會走向大自然 新社採菇行,醫護愛陪伴
臺中慈院神經內科為失智病友舉辦的「樂智同學會」首次走向戶外,團隊貼心安排醫護人員,以幾乎是一對一服務的規模隨時提供照護,在點與點的移動過程中,不時出現讓人感動的畫面,以滿滿的愛結束這趟採菇行。
神經團隊對失智病友交通上下極為小心,可說是呵護備至。
神經團隊對失智病友交通上下極為小心,可說是呵護備至。
神經內科舉辦「樂智同學會」病友活動超用心,凃敏謙醫師精挑細選最棒的專家、學者講課以及帶動,總讓病人與家屬收穫滿滿。此次選在春光明媚又充滿溫馨意義的五月走向戶外,凃醫師表示家屬平常照顧失智症長輩,即使想帶老人家出門跟人群社會接觸也不容易,希望藉出遊機會,讓長輩能走出戶外接觸大自然,緩解他們的生活中的壓力。
報名的十個家庭都到齊後,遊覽車上午九點從醫院出發,病友、家人與醫護團隊共近四十人,前往臺中市的香菇之鄉--新社。
戶外活動最重要的還是安全,個管師游雅貴說,出門準備的醫療器材不少,包括:血壓計、聽診器、血糖機、血氧機還有換藥包一應俱全,儼然是一部小型行動醫療車的規模。同行護理師陣容除長期配合的神經科9A病房護理師,還特別請出居家護理師,借重他們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因應可能發生的臨時情況。
同學會固定班底的心理師、社工師、個管師一位不少,才回臺中任職的傅進華醫師也入列,團隊以幾乎一對一的規模,沿路隨時提供病人需要的服務。幾位坐輪椅、行動不便的病人,上下遊覽車,甚至點與點間移動,團隊同仁主動伸出援手,減輕家屬的負擔與壓力,彼此就像一家人。
神經團隊帶失智病友赴新社菇園體驗採菇。
神經團隊帶失智病友赴新社菇園體驗採菇。
臺灣人愛吃香菇,很多人卻從來不知道香菇是怎麼種出來的?離醫院不到半小時車程的菇園,由務農的慈濟師兄姊經營,除了講解香菇的生產過程,讓病人與家屬體驗採香菇,也開放烘製現場參觀,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內容十分精彩。
一行人看著太空包長出一朵朵香菇,就像發現新世界,不少醫護同仁一直以為香菇是一排排立體在室內生長,想不到菇園就在潮溼環境中,一整片香菇十分壯觀。傅進華醫師第一次品嚐新鮮香菇蒂頭的美味,熱心剝出蒂頭最裡面的心,服務其他人試吃,嚐到的人也大為驚奇「果真沒有放藥的新鮮香菇,生吃的味道很清甜。」
臺中慈院神經團隊聯誼活動推陳出新,病友家庭踴躍出席。
住苗栗的湛伯伯、湛媽媽是凃敏謙醫師的病人,目前分別是中度、輕度失智,湛家三個女兒與爸媽是「樂智同學會」的鐵粉,這次也是陣容最龐大的家庭,女兒湛瑞貞說,爸爸個性很陽光,每次活動前都很歡喜、很期待;相對的,容易受情緒影響的媽媽,被帶動參加樂智同學會後,感受到人多的熱鬧,也開始主動交朋友,體驗動手「折」下太空包香菇,感覺格外新鮮,謝謝團隊的用心,只要「同學會」有活動一定支持。(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