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紛紛燕歸來 溫馨護病見證醫療有愛
臺中慈院與上人溫馨座談,一日下午登場。醫護團隊的分享內容個個精彩,毫無冷場。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神經內科醫師郭啟中「燕歸來」,在正式場合重新登場分享。余主任提出醫療業務規劃,郭醫師談「想家心情」,幽默感十足的兩人,為現場帶來笑聲不斷。
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
神經內科醫師郭啟中。
簡守信院長用「似曾相識燕歸來」形容兩位家人。余政展主任說,慈濟醫院是 上人所創的淨土,能在慈院真的很幸福。他也談到在一般外科業務規劃,除檯面手術都能做到,還要把最後一塊拼圖「微創胰臟切除」放進去,未來朝「個人化精準手術」發展,跨團隊領域協同合作。
「在外面流浪一年」的郭啟中醫師,由神經內科主任曾啟育引言,說去年一年總覺得好像有東西掉在外面,郭醫師的辦公室、診間都留著。郭啟中醫師則說明當時為了回報老師教導,去其他醫院幫忙,辭職信交上去,被約談三次。
他形容跪在 上人面前那天,突然能體會病人講的「腦鳴」是什麼,因為, 上人講甚麼根本都沒聽到。最後,在離臺中慈院不過廿五公里距離的地方上班,望著公路末端的慈院,油然而生「想家的感覺」,收到簡院長寄來家書邀請參加十年慶,對照被要求「醫師產值」的他院工作,不由得思考身為醫師的價值何在?八月就要回臺中慈院看診的他說,「回家感覺真好」!七月底還將與傅進華醫師在臺中分會一同走向人群,題目是「憶百千結 如何守之不凍?」向社區大眾介紹失智症與巴金森氏症。
甫赴美進修的耳鼻喉科周一帆醫師、結束一年在美國學習,即將返院的神經內科張滋圃醫師,分別傳來在當地拍攝的影片,說明他們的感恩與所見所得。周醫師說,這次是特別的訓練計劃,主要在手術室學習,感恩 上人、簡院長與吳主任用心投入栽培,讓他有機會到國外深造學習,未來也會將所學用在臺灣病人身上。張滋圃醫師去年一年都在連續多年全美排名第一的醫院學習,成為眩暈研究計畫成員之一。他說,出國才知道慈濟的好,感恩美國分會師兄姊幫忙租公寓、買車兼殺價,協助坐家度過適應期,後來也參與華府分會浴佛、健康蔬食課程。
耳鼻喉科周一帆醫師跨海傳來在當地拍攝的影片。
神經內科張滋圃醫師跨海傳來在當地拍攝的影片。
骨科林佳緯醫師現場揮毫視訊轉播分享醫材創新想法。
骨科林佳緯醫師現場揮毫視訊轉播分享醫材創新想法。
骨科林佳緯醫師在院長巧心安排下,先展現書法長才,現場揮毫視訊轉播,接著分享海外學習心得也談到醫材創新的想法、努力與期待,希望運用創新醫材幫助全世界需要的病人。
護理部九B病房護理師許凱婷、護理之家副護理長賴筱婷講起溫馨故事,說他們如何以護理之愛為病人帶來生命轉折。失婚、喪子又罹癌的病人老莫,二○一五年在九B病房是一位沮喪、拒絕開刀的不合作病人,在護理同仁一路的陪伴下,完成治療並於二○一七年變成以巧手打造蜜蜂、蝴蝶送給 上人感恩的陽光老莫。許凱婷說,老莫還打算與病友合拍衛教片,讓年輕人知道菸、酒與檳榔的壞處,及早預防才能避免後悔一生。
護理之家住民林哲賢是賴筱婷副護理長這次介紹的男主角,才卅出頭的他,原本因車禍被判定不能再走路,入住護理之家後,在護理同仁鼓勵、半強迫、不放棄下,重新站立、走路,還當起「輕安居小黑貓」,幫忙同仁分送資料兼復健。故事說完,主角現身說法表達感恩,期望未來回歸社會,學習手心向下助人,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護理部九B病房護理師許凱婷展示老莫作品。
護理之家住民林啠賢現身感恩。
宋育民顧問醫師美聲動人。
上人肯定行程安排,感受「貼心」。
邱國樑醫秘報告「當醫療與人文攜手同行」說明臺中慈院成立慈企小組緣起與進展。宋育民顧問醫師在座談的尾聲選唱「愛灑人間」呼應上午場的「擁抱蒼生」,兩首歌都是慈濟人耳熟能詳的歌曲,曲末高音漂亮的結束,博得滿堂采。
精彩而溫馨的座談內容,讓 上人感受「貼心」。他說,上午場聽到疼惜生命、愛護生命,看到身心靈照顧。下午場不管是出去再回來的,還是去國外進修的也都如約歸來,更讓人信心十足。尤其本來不能動的林哲賢,竟然走路出現面前,真的很感動,雖然是基金會幫他出錢,但唯有付出無所求的團體讓他還可以站起來走路;還有老莫手作蜜蜂、蝴蝶,展現愛的能量,這樣的故事很有溫度、很有希望,也是最好的見證。(文/曾秀英、圖/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