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失智症專業志工,將深入社區撒播健康
點擊數: 205
臺中慈院創臺中市各大醫院之先例,大規模培訓失智症專業志工!八日上、下午,社會服務室分別安排神經內科凃敏謙醫師、曾啟育主任演講「認識失智症」,完成訓練的志工將配合院內院外衛教諮詢活動,宣導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提早發現可疑失智症病患,轉介就醫。
「課程很實用!」黃慧敏師姊從「認識失智症」課程中,學習到怎麼吃才健康,也終於理解公公過世前,為什麼常弄得廁所馬桶都是排泄物,原來肇因是失智症。他期望未來做社區訪視時,對老人家能多一分關心與察覺,協助可疑失智症病患就醫。劉品君師姊表示,失智症並非老人的專利,可能年輕時就發病,趁身體還健康,要好好保養,才能「固本」做慈濟。已經七十一歲的劉紀勝師兄笑說:「年紀大了,我也是潛在的高危險群,會更努力做慈濟,多動、多用腦,失智症才不會來找我。」
臺中慈院八日安排上、下午各一場的失智症專業志工培訓課程,獲得師兄姊好評,肯定自我得到的收穫,更願意回到社區撒播健康種子!
失智症將是威脅國人健康的一大問題!根據臺灣失智症協會與消基會發表調查數據,現今臺灣失智症人口約有十九萬人,正以每年增加一萬人的速度成長,其中,高達四分之三的失智病患沒有接受失智症診斷!簡守信院長警覺失智症人口大幅成長的嚴重性,於2012年底整合神經內科、復健科、身心醫學科、社工師與衛教師等團隊資源,成立失智症中心。簡院長指出,慈濟志工「用心」在社區,能延伸醫療人員的觸角,關懷到高齡長者與弱勢族群,將是失智症病患、家屬重要的倚靠肩膀。臺中慈院的構想,獲得臺中市衛生局支持,衛生局長黃美娜特別感恩慈濟人願意走出來,增進中部民眾的健康。
培訓課程由神經內科曾啟育主任、凃敏謙醫師專業分享與開放提問,帶領志工一窺失智症的面貌,師兄姊一邊專注聆聽醫師演講,一邊勤做筆記,更是踴躍發問。
「帶兩百元出門,僅買回一杯豆漿與一塊蛋餅。」、「把可樂倒進八寶粥,喝起來並不覺得奇怪。」凃敏謙醫師指出「記憶特別門診」遇到的臨床案例,說明失智症是後天漸進式的腦部退化,造成日常功能缺損,除了智能衰退,還會出現生活功能喪失、行為異常、精神症狀。
凃敏謙醫師說,「年齡」是失智症最關鍵的危險因子,他引用醫學報告指出,臺灣超過六十五歲的老年人口,每增加五歲,失智症盛行率就會倍數成長,推估超過九十歲的老年人口,每一百人約有卅一人罹患失智症,如此高的數據引起師兄師姊一陣驚嘆「會不會我以後也會得失智症?」凃醫師鼓勵大家做到「四多」,多動腦、多運動、多參與社會活動、多地中海飲食(如:蔬果、堅果類、未飽和油脂等),及控制好「三高」疾病,不抽菸飲酒,都能預防失智症。曾啟育主任下午場演講,面對師兄姊同樣的提問,笑說:「大家常做慈濟就是最好的保養,不用太擔心!」
特別的是,曾啟育主任也懂得中醫食補,師兄姊提問各式營養食品能否預防腦神經退化?曾主任都能一一解答,他強調「呷天然的尚好!」維他命起源於冬季冰天雪地的北歐國家,為了保存蔬果的營養,才做成膠囊、藥丸形狀封存維他命,但是全世界很少有地方像臺灣一樣,一年四季都能盛產水果、蔬菜,我們要珍惜得天獨厚的資源,直接從蔬果攝取營養,是最健康的飲食保健!
八日培訓完成的五百多位失智症專業志工,來自大台中、苗栗、南投等地,社會服務室林怡嘉主任指出,近期還會再舉辦課程,納入彰化地區的師兄姊,預計培訓出約八百位失智症醫療志工,深入社區,並搭配院內外衛教宣導,推廣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早期發現失智症可疑患者,轉介就醫。
(文/梁恩馨,圖/梁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