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院精進日首次國際級音樂饗宴 美國赫斯曼四重奏團萬里來相會
臺中慈院三月二日精進日課程首次安排國際級音樂饗宴,美國赫斯曼弦樂四重奏樂團演奏多首古典音樂家作品,過程中,四人互相傾聽彼此的琴聲,以眉目傳神,彈指之間節奏順暢,展現絕佳默契,獲得近兩百位同仁、家屬與師兄姊的熱烈掌聲。
掌聲中,美國赫斯曼樂團第一小提琴手兼團長Isaac Allen、第二小提琴手Eric Chin、中提琴手Angela Choong(中文名:鍾宜家)、大提琴手Jeremiah Shaw步履優雅的走出場,這四位平均年齡約卅歲的年輕人,從小到大在美國主修弦樂、室內樂,並取得音樂碩士文憑,目前擔任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駐校音樂藝術家,四位團員也經常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奏、熱衷音樂教學,致力到社區推廣音樂。他們因緣際會來臺,把握奇美文化基金會贊助出借四把價值四千萬大、中、小提琴的機會,密集在二月廿三日起到三月五日舉辦七場免費音樂會,臺中慈院是第五場次,他們在近兩百位同仁、家屬與師兄姊眼前,展現精湛技巧與十足默契,帶來聽覺與視覺享受。
一個多小時的音樂會,赫斯曼樂團一連演奏了舒伯特的<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沃爾夫的<義大利小夜曲>、德布西<G小調弦樂四重奏>等曲目,在不插電情況下重奏,聲波依然共振整個國際會議廳。最後一首德布西的作品第二、四樂章是十分活潑的快板,大、中、小提琴都需要快速變換拉弓與撥弦兩種演奏形式表現,第三樂章則是充滿禪意的寧靜慢板,讓人驚艷提琴聲音竟如此的優美又清脆,更驚異於十九世紀作曲家的創意,聽眾心情跟隨著音符或急或緩的跳躍,生命彷彿隨著樂曲從低迷情緒振作飛揚。演奏結束,大家熱烈掌聲持續了一分多鐘……人文室陳美佳師姊說:「從他們演奏時散發光芒的眼神,就能看出對音樂的熱愛!」
「我從來沒有這麼近距離欣賞國際級音樂家的演奏,看到他們熟練的指法,真是好享受!」新陳代謝科黃怡瓔主任是臺中慈院弦樂社社員,他提早來到國際會議廳精進日現場,用朝聖般的心情,選擇坐第一排位子欣賞。小學四年級的許蔓萱與魏岑羽兩人是潭陽國小管樂團成員,得知外國音樂家要來臺中慈院演奏,兩人邀約作伴,前一晚還開心到睡不著,親炙赫斯曼四重奏團高超的琴藝,直說:「好棒!好厲害!」方老先生與廖老先生是兩位七十歲中風病患,看護推著輪椅帶他們來聆聽,方老先生表示,生病來醫院還能聽音樂會,慈濟醫院有心啊!
帶隊的楊淑英師姊正是中提琴手鍾宜家的母親,他是慈濟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第一顆種子,同樣音樂背景出身,曾任教於臺灣藝術大學,更是促成四位團員此行來臺的幕後推手!去年底,楊師姊請女兒與女婿Isaac Allen趁著中國農曆春節假期,一同返臺為八十八歲老母親祝壽,夫妻倆一口答應,還說:「如果要回臺灣為外婆祝壽,能不能帶整團一起到臺灣?」他們希望藉此難得機會,分享音樂!於是,楊師姊為了護持女兒、女婿的心意,一手包辦訂機票、找協辦與贊助單位等事宜,七場演奏會北到臺北,南至屏東,其中兩場在臺中、臺北慈院,楊師姊說:「這是希望讓孩子多認識慈濟。」
楊師姊不計酬勞接引孩子的心意,人文室、總務室也從旁協助,前一晚赫斯曼樂團才結束高雄的演奏會,搭高鐵抵達臺中已是深夜十一點半,總務室王端政師兄親自到烏日高鐵站接他們來院安單,然而,團員還有演奏作品需要透過對外網路傳送到加拿大的音樂公司,於是半夜十二點多,人文室陳美佳師姊因應團員的需求協助找救兵,幫助他們在半夜還能使用網路工作。演奏當天上午,團員依然提起精神與簡守信院長相見歡,好奇簡院長籌畫這麼多集的<大愛醫生館>,知道當天播什麼嗎?簡院長笑說會錄影存檔,電視是健康傳播的媒介,如同音樂演奏分享,都能幫助人身心健康。
精彩演奏會結束,許多師兄姊、同仁帶著小孩爭相找赫斯曼樂團合照,只可惜赫斯曼樂團匆匆午膳後,隨即要趕高鐵北上,準備後續行程,不少法親依依不捨送別,大甲區洪添福師兄說:我在美國念書的孩子曾受到楊淑英師姊的照顧,這點陪伴,不算什麼。
(文、圖/梁恩馨)
附註:「弦樂四重奏」指的是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與一把大提琴組成的演奏家團體。演奏古典音樂家作品,曲名若有<弦樂四重奏>,代表曲子通常有四個段落,又稱為四個樂章,首尾兩章常見是快板,中間樂章多為慢板和舞曲,不同樂章之間有不同調性,可以獨立演奏,也能一氣呵成演奏四個段落,讓人聆聽到作曲家創作一首曲子,有音樂和緩流動,也有小步舞曲的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