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慈院經驗傳承臺中 資深主任行動展現合心
點擊數: 298
三月份起,大林慈院血液腫瘤科蘇裕傑等四位資深主任,每周固定支援臺中慈院一個診次,傳承經驗與相互交流學習之餘,也以實際行動展現「合心」,帶動兩院共同向上的腳步。
大林慈院新陳代謝陳品汎主任、血液腫瘤科蘇裕傑主任、放射腫瘤科洪世凱主任以及風濕免疫科黃光永主任,三月起分別於每周二、四、五在臺中慈院看診,不計較往返兩個小時車程的辛勞,為的是「情義相挺」單槍匹馬到臺中的簡守信院長,傳承專業豐富的醫療經驗、視病猶親的親切看診態度,更展現一份親如兄弟般的「合心」,成為臺中慈院同仁學習的典範。
臺中慈院癌症中心受惠最多,因為兩年前中心草創之初,面臨評鑑壓力,幸好有大林慈院提供許多寶貴的經驗,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礎,兩位資深的主任如今成為同仁最佳後盾。
周四一早,蘇裕傑跟洪世凱兩位主任從嘉義共乘到臺中,一小時路程,兩人討論病人的治療計劃,一點都不無聊。蘇主任在臺中慈院有空就幫忙審視行政運作、病歷,總會忍不住想起在大林草創時期的活力與想法,也期待因著新的刺激找回行醫初衷。
他說,臺中慈院這幾年進步神速,評鑑成績愈來愈好,個管師愈來愈厲害,在醫療團隊努力下,中心肯定會更加成長。蘇主任肯定兩院互通有無是很好的做法,他強調,此行「是偷學不是支援」,像臺中慈院電腦程式醫療系統的簡潔畫面,就很值得大林參考。洪世凱主任也有同感,他說,大林癌症中心有獨立出來的護理人力,所以可以做到很好的衛教與追踨系統,臺中慈院囿於人力精簡,在表單上相對的更為確切,也值得學習。
兩位主任每周四參與臺中慈院癌症中心的會議,針對困難的個案進行討論,血腫科李典錕主任說,同仁們從他們身上「挖寶」,有很多成長機會。未來癌症治療的新準則,也可以經由討論,找出兩院各自的優缺點,商量出準則共識。
放射腫瘤科王慈慧主任則高興有資深醫師願意來指導,他說,四院的放射腫瘤科的資源一直都互通有無,資深醫師也都樂於傾囊相授,早期臺中慈院新創放射腫瘤科時,臺北的放射腫瘤科醫師、物理師多次南下臺中協助儀器設立、技術轉移,放射師也在臺北接受良好訓練,花蓮資深醫師到臺中支援近一年,受益良多。大林放射腫瘤科醫師在去年癌症中心評鑑時,多次前來指導。洪世凱主任每周四前來「巡頭看尾」,提供很多臨床、行政上的寶貴意見。
「向糖尿病患推廣打胰島素的好處」是大林慈院新陳代謝科陳品汎主任的目標。他指出,目前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只佔所有患者的三成,而其中只有三成的效果良好,原因多為血糖監控不夠落實,為了導正病患的觀念,需要醫師在診間花更多的時間做衛教,他透過平板電腦,在臺中慈院門診苦口婆心衛教,希望能讓病患真正了解其中的重要性。
個性活潑的黃光永主任,笑口常開,很快就跟門診護理同仁打成一片,也有不少人介紹病患上門,他表示,臺中慈院風濕免疫科的規模與大林相較,還有很多可以再發展的空間,只要提供足夠的設備與環境,假以時日一定能突飛猛進。
對四位大林資深主任而言,以行動展現「合心」是自然而然打內心想要做的事。蘇裕傑說,大林慈院有宿舍區,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大家就像是親兄弟一樣用真心去合,簡院長到臺中後,大家基於多年的兄弟情誼,總會想要主動替簡院長多做一些,只要他開口絕對義不容辭,這種「合」無法具體形容,也不必說,做就對了。
臺中慈院目前雖然沒有宿舍,但要做到「合」也不是難事,蘇裕傑主任說,慈濟醫療志業的醫師雖然多數來自不同的系統,但醫療團隊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病人,不分彼此的用心守護健康,病人感受到團隊的默契,治療結果更好,期待透過兩院的合和互協,提升彼此向上的腳步,發揮守護健康、守護生命的使命。
(文、圖/曾秀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