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園藝療法研討會帶來折翼天使的春天
以「折翼天使的春天──身心障礙者的園藝治療與職能規劃」為主題的第七屆園藝療法國際研討會五月廿五日在臺中慈濟醫院國際會議廳展開,臺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代表胡自強市長出席,黃局長致詞表示,臺中市正在推動高齡友善城市,年長者很適合參與接近大自然的園藝活動,身心障礙的大、小朋友接受園藝療法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身心舒緩與疾病療癒,希望透過與醫院合作,讓園藝療法生根。
幸福的臉迎賓 與大自然為友
慈濟志工「幸福的臉」手語表演揭開第七屆園藝療法國際研討會序幕,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致詞表示,園藝代表的就是心理的那份自在,走到戶外,在有陽光、空氣、水的地方療癒身心靈。他感恩大家的參與,也希望醫院很多部門都可以參與,更重要的是把心裡芬芳的花朵培養出來。
臺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代表市長胡志強出席研討會,黃美娜指出,臺中市正在推動高齡友善城市,希望和臺中慈濟醫院合作透過園藝方式,讓高齡長者能夠接近大自然。
亞太地區國際園藝治療協會金炯得理事長致詞說,大自然充滿智慧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從大自然學習如何感恩,獲得健康、快樂和祝福。金炯得表示,研討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學習當大自然的好朋友,與大自然和每個夥伴分享愛,他感謝工作人員的努力,也感謝大家的參與。
綠色養生學會理事長、也是臺中慈院中醫部主任陳建仲感恩慈濟師兄姊這些年來的護持及大家的參與,讓綠色養生學會已經有資格能夠透過課程,從事園藝治療士與治療師的認證,讓更多人參與、接近大自然。
講師分享實例運用 傳承經驗
寺田裕美子講師分享在日本利用園藝療法協助在工廠就業的身障者改善生活品質的經驗。由於這些身障者長期住在宿舍,很少離開廠區,於是有些人開始酗酒。因為這群身障者還伴隨記憶障礙、注意障礙、執行功能障礙與社會行為功能障礙等問題,於是寺田女士設計園藝活動時,特別著重細節,配合每位障礙者殘疾與認知條件,讓環境有明確動線指示、簡單的休息場所、方便身障者使用的園藝工具,甚至為高齡與失智者設置移動式廚房,讓植物從播種、栽種、採收到烹煮食用的一系列動作連貫,增加高齡與失智者認知植物及學習的興趣。
投身原生植物保育的學員蔡瑛瑛讚嘆寺田講師規劃了細膩的園藝療法,尤其為了引起參與者興趣,耐心陪伴參與者學習園藝知識,仔細安排分類工具、標示顏色,貼心想到使用者的需要,甚至為認知障礙者設計了簡單醒目的指標,讓參與者可以直接明確的到達指定地點執行工作。蔡瑛瑛說,這些細膩的巧思,讓他對園藝療法有另一層次的學習。
在身、心、靈方面有深入研究的許瑞云醫師帶來活潑動態的分享,他曾經修習過運動神經學、營養學及流行病學,之後轉攻醫學博士,也對中醫、自然療法與能量醫學多所著墨。許瑞云認為,「心」是一切根源,很多疾病根源,都跟「心」有關。他表示,透過飲食與能量調整,可以改善人體疾病狀況,但是調整「心」的狀態,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許瑞云也邀請記憶力不佳、喜歡用手機與三C產品的學員體驗能量檢測與調整。許醫師透過壓學員手臂的方式測知能量強弱。學員親眼看到許醫師檢測方式與簡單動作調整就改善身體能量,無不驚呼連連。參與手機對身體能量影響測驗的學員賴志偉,體驗後直呼太神奇了!他表示,體驗一隻手拿手機,另外一隻手臂的力量馬上下降,讓人很震撼。以前,他知道能量也相信有能量,卻是第一次體驗到能量的互相影響這麼迅速,他以後會考慮少拿手機,也儘量不把手機放在身上。
有十二年園藝治療經驗的山村惠子講師,曾在精神病院、特別養護老人院以及認知障礙者養護所承擔園藝治療工作,他也是園藝知識、實務操作與協助精神病患實際就業經驗十足的園藝治療師。山村惠子鼓勵臺灣夥伴可以將他的經驗轉換為臺灣適用的方式,應用到台灣本地的園藝治療。
天使農場陳錳僅女士在經驗分享時提到,臺灣目前對身心障礙者提供的教育僅到高中,高中畢業之後的就業與安置問題,則是許多家長面臨最大的難題。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南投縣智障者家長協會合作成立了非學校、非教養院形式的天使農場,透過園藝與農藝的形式,輔導智障者生活與就業。
而黎明教養院則由專業人士組成,也同樣透過園藝和農藝,輔助並訓練心智障礙者。黎明教養院長林木泉表示,黎明教養院還發展出特別的「身障者自立Green Care發展模式」,透過園藝工作隊服務、農牧園藝品銷售、舉辦綠自然教育等活動創造財源,建立類似企業經營模式,希望永續經營讓身障者自立。
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鄭存琪,在佛法與身心靈療癒領域多有研究,他以人類發展歷程與植物的交互作用,帶領大家經歷一趟感性心靈旅程。他建議擔任園藝治療的課程指導者,可以透過參與者對植物的投射,引導參與者表達內心想法,引導參與者自己找到最佳的心靈解藥。身心科主任周少華主任則帶領大家認識精神病症狀,理性分析,讓從事身心障礙園藝療法的人,進一步認識服務的對象。
來自台南的社工陳玉惠,因為服務機構準備導入園藝療法,於是來參加這次研討會。兩位日本講師談到的規劃與細節,讓他印象深刻,他說,黎明教養院與天使農場的運作模式值得參考,對他規劃園藝療法工作很有幫助。
同樣來自台南的李蘊恩擔任特教班園藝老師已經十年,今年是第三年參加園藝療法研討會。還沒有參與園藝療法研討會之前,他覺得自己只是從事園藝教學,沒想到聽了專家分享才知道,自己已經在做園藝療法的事了。他表示,天使農場陳女士帶領心智障礙者整地、除草、開墾園地,正是他十年前就開始帶特教班孩子做的事。李蘊恩說,特教班孩子需要很大的耐心陪伴、照顧,這些孩子接觸園藝或農藝後,情緒漸漸變得比較穩定,也有人因此做出興趣,在庇護農場工作。李蘊恩已經上完園藝治療士相關課程,希望未來能通過園藝治療師認證,服務更多需要園藝療法幫助的人。
七年不間斷 慈濟志工饗宴年年創新
研討會課間點心與午間餐點由南屯二區師兄姊協助,不僅食物美味,擺盤布置也很用心。負責設計的賴汶娟師姊表示,所有擺設、布置,都要符合園藝療法的精神,食物安排也要符合養生概念。
師兄姊利用香蕉葉排出台灣形狀,擺放心型手工蘿蔔糕、梅子凍、鳳梨和小番茄,再用台灣特有的芒果、蓮霧做裝飾,讓國外貴賓認識與瞭解台灣的特色。在不同時段,師兄姊還安排大提琴、木笛、南胡與古箏的演奏,讓參與者在視覺、味覺享受外,聽覺也同時感受到幸福滋味。
午餐的用餐區,也同樣依照園藝療法的精神,安排在一樓中庭的走廊。大家走到戶外,一面享用師兄姊準備的精美素食餐點,一面欣賞中庭的花園造景,同時享受徐徐和風與溫暖太陽,感受不同的用餐氣氛。回到點心區,師兄姊們又呈現出不同的造型。師兄姊為了緩解中餐後的暑熱,特別用荷花佈置點心區,並放上蓮子湯,當季鳳梨、小番茄,還有去油解膩的烏龍茶,馬上讓視覺與味覺,同時體驗清涼感受。
下午休息時間,師兄姊又換上英式下午茶,再度引起讚嘆。賴汶娟師姊說,精緻又人文的布置,讓大家享受美食前,都先拿起相機趕緊拍照。連續七年參加園藝療法國際研討會的學員許家言說,每年研討會的佈置與安排,都讓他有不同的驚喜,而今年會場的佈置,與一整天不同的點心布置與擺設,讓他彷彿置身花園,感覺非常特別,他也趁大家還沒開始取用食物前,搶拍了好幾張相片。他說,雖然才第一天課程,心裡已經開始期待第二天的驚喜了。
(文、圖/馬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