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藥師親身見證 及時行孝莫追悔
康乃馨香喚起親子舐犢孺慕情懷,五月總是提醒著:莫忘人倫大孝, 上人常提醒「行善行孝不能等」。如果有心,確實可以時時看到身旁總有提醒我們莫忘孝順的例子。
◎行善盡孝 陳開湧默默陪伴
三月廿七日,剛從大林慈院捐完周邊血幹細胞回到臺中慈院,營養師陳開湧沒有休息,急急前行,陪伴的師兄姊腳步有些跟不上,陳開湧來到正在化療的母親陳素珍身邊,那一刻,母子雙手緊握,沒有言語,透過手心溫度,向對方說:一切平安。
師兄姊眼中「完全是慈濟孩子」模樣的陳開湧從不說起家裡的情況,因著骨捐行善,同仁才知道陳開湧的母親還在化療,陪伴骨捐的師兄姊更觀察到陳開湧時時與母親電話聯繫,一天可以聯絡十次!母子情感親密可見一斑。深入探詢才知道,陳素珍師姊歷經九二一前後婆婆、先生接連往生與屋倒房毀無家可歸的層層打擊與波折,兒子陳開湧都看眼裡,更一路陪著母親堅強。
除了生活自強不息,互相鼓勵,母子也一路精進走上慈濟菩薩道。2004年南亞大海嘯,陳素珍投入慈濟募款,2006年授證慈濟委員,法號「心珍」,開湧驚喜提醒母親,「心珍」跟爸爸的名字「新禎」同音!讓陳素珍連先生的那份一起努力做。
苦難沒有停止,陳素珍診斷罹患肺癌的2012那年,兒子陳開湧報名醫院同仁培訓,2013年初受證。受證那天,母子兩人在典禮進行前,在會場最後方默默並肩而坐,卻心意相通。如同三月廿七日這天下午,母子一站一臥,默默雙手緊握,他們透過信仰,珍惜此生此世的緣份,認真做位慈愛的母親、孝順的兒子,累劫以來的深深因緣,他們早已通徹。
◎親不待養 鄭朝駿體悟親恩
四月十七日,中醫部例行的雙月慶生會,壽星與懿德爸媽齊聚一堂,中藥局藥師鄭朝駿其實有些不想參加,因為「母親過世以後,我就不太想過生日了!」但鄭朝駿還是沒有因為自己的想法打壞大家的興致,他依約來到會場。
同仁跟懿德爸媽的祝福熱忱,讓會場充滿笑聲,歡樂歌唱、許願吹蠟燭之後,每位壽星都來說說感謝的話,輪到鄭朝駿,他說只許了一個願望「希望身邊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都能『身體健康』!」因為,身體健康四個字,雖然簡單卻很重要,因為他的母親年初過世,接著爺爺也往生,鄭朝駿情緒波動起來,他告訴大家,兩位很親的親人過世,衝擊很大也讓自己體悟很多人生道理。
鄭朝駿流淚說,生日是我們在快樂,卻是母親在痛苦,我們的誕生是母親經歷十月懷胎及無數痛苦,在鬼門關前走一回,才有我們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稱之為母難日一點都不為過。只要過生日,就會讓我想起我最敬愛的母親!
他說:「當我體悟到 上人說的『行孝與行善不能等』這句靜思語時,是在母親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病榻前,握著她逐漸喪失溫度的雙手,那當下,我發現我已經喪失對母親行孝的機會了!」鄭朝駿的心聲感動大家,懿德媽媽與陳建仲主任趕緊上前膚慰,沒有孝順機會流淚的人子,讓眾人真實體會「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至慟。
現在,鄭朝駿很珍惜慈院的工作環境,跟同仁一起工作、一起討論、一起出遊。他說,「在慈院我學會看事情的光明面,學會欣賞美好的事物!」,他也將朝向培訓而努力。
(文/公傳室整理;圖/公傳室、中醫部陳建仲主任)